标签:
传国玺和氏璧大王的盛宴桑寒 |
分类: 历史【大王的盛宴】 |
文/桑寒 图/源于网络
自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便以三皇五帝为基础,创立了皇帝制度。他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皇帝,也称始皇帝。从此,封建王朝的君主“皇帝”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皇帝又有了自己特殊的权利用具——玉玺。这位始皇帝就命宰相李斯磨制“传国宝玺”,它是历史上正统皇位的特殊凭证,旧时权利的重要依据。不过,从这个玉玺的出世,历经争夺与丢失的多次转换,一千七百年的光阴,它其中到底遭遇了什么?
传国宝玺还要从和氏璧胎子说来,《韩非子》曾记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发现了这枚玉璞(玉璞本是含有玉的石头),便奉献给了厉王。厉王派人雕琢,玉匠说这哪是玉,本是块石头。厉王认为这位卞和在欺骗他,便砍去了他的左足。后来,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将玉交给了武王,武王也让玉匠鉴别,同样说是石头,惨被砍去了右足。武王也死了,文王即位,可卞和抱着他的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泪流尽,最后流的却是血。此消息震惊了文王,于是派人说道,天下砍足的人很多,为什么这么伤心。卞和则说自己并不是为砍足而伤心,是因为宝玉被人说成石头,而忠士被人说成口吐狂言的人。文王命玉匠劈开玉璞,果然得到宝玉,这便是历史闻名的和氏璧。作为宝物,它流传楚国四百年,直到楚相国昭阳大胜魏国,楚王为了褒奖这位英勇的将士,便将和氏璧赐给了昭阳。可惜,这位昭阳是个粗人,得到宝物并没有收藏起来,而是走哪带哪,还给众人赏看。这不,一次在外游玩之际,将宝物展现给了游客,突然有人转移注意力说那河里的鱼跃起来了,众人纷纷观看。鱼才几个钱,重要的是和氏璧一不留神丢了,却仍是没找到。
似乎事就这样结束了,但它不是一块普通的宝玉,为何?五十年以后,赵惠文王有一名叫缪贤的内侍。历史选中了特殊的一天,有一个人前来卖玉,他看着眼前这块玉光瑕无比,于是就花了五百金买了下来。赵惠文王也找来了玉匠看,发现此乃正是五十年前丢失的和氏璧。赵惠文王欣喜若狂,强为己有。然而,就像孙悟空取那龙王的定海神针一般,秦国听说和氏璧的消息,想用十五个城池来换,这“价值连城”的典故就出于此。赵国哪敢和秦国讲条件?只好派出蔺相如,带着玉璧去往秦国。蔺相如是一个勇敢、心思缜密的人,他巧计逃脱,才有了“完璧归赵”的传奇。看来,这块和氏璧真不是一块普通的玉璧,历史上因为它,让许多人联系在了一起,也让他们成了名,也成了《成语词典》里的词条,不但自身是宝,更重要的是文化。
群雄逐鹿,最终秦嬴政战败六国,杜牧的《阿房宫赋》说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苏洵的《六国论》说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他们说的都很对,六国的破灭与自身的体制有关,比较秦国来说是管理不善。但我觉得还差一个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秦嬴政——天之骄子,始之皇帝。他比较六国的管理者来说,更具有统一天下的气魄及天分。所以,灭六国者,并非只六国也,更有嬴政也。似乎,秦王嬴政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打败赵国以后,和氏璧就落入了自己手中。于是,才有了李斯命玉匠将和氏璧打造千古第一印——传国玺。这块玉玺方四寸,玉螭虎钮,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玺终于现身世间了,似乎它成了上天给统治者的天作信物,以至于后世将它认定为正统皇帝身份有力象征。不过,秦始皇在一次狩猎,登琅邪过彭城,又乘龙舟走到洞庭湘山祠的时候,突然疾风骤雨,差一点龙舟也被掀翻。于是秦始皇急忙将传国玺抛入湖中,祈求玉玺能够振波平浪。这块传国玺似乎本身就带着那么一点仙气,秦始皇最后安全地返了回来,不过传国玺又一次丢失。八年以后,秦始皇又出来狩猎,有人又将宝玺奉献了出来,说是从湖里捞的。但疑问是,颇大的湖水,跟大海捞针没有什么大分别,似乎这里有假。要说假,谁又敢私自制作一个赝品糊弄秦始皇,岂不是欺君之罪,何况这乃是天下美玉,哪能说模仿就能模仿的。那只有一种可能,秦始皇丢失玉玺心里不割舍,便又做了一个,延续了传国玺的一脉相承。不但为传国玺增添一份神秘,更让帝王的上天之意更具一定的说服力。
后来,这块传国玺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颠沛流离。秦之后,刘邦战胜了项羽,并当了皇帝,这块传国玺便成为“汉传国玺”。《文献通考·王礼十》中记载,王莽想篡汉,心中打了传国玺的主意,碍自己不能出面,让弟弟王舜找到孝元太后索要,于是就有了“玉玺投地”的故事。孝元太后,听到王舜前来要玉玺,很是气愤,于是将玉玺摔在地上,崩去了一个角。后来,王莽成功夺得玉玺,命工匠用黄金补上了这个缺角,可他好景不长,兵败了。绿林军攻入了长安,王莽被杀,传国玺到了东汉开国皇帝汉世祖刘秀那里。再到东汉末年,汉灵帝被宦官张让劫走,可惜仓皇中没把传国玺带走,这次它又失踪了。
在几次重大变故中,传国玺屡次失踪,又屡次神秘地再现,不过再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的功劳。不久以后,长沙的太守孙坚攻入了洛阳,在城南的一个宫井中打捞了一具宫女尸体,而尸体的脖子上挂着一个红色小盒子,并上有金锁。没错,打开盒子以后,里面就是传国玺,于是这块玉玺到了孙坚的手中。很遗憾,孙先生也没能留住玉玺,袁术趁孙坚死后,其妻子回归故里之际夺走了玉玺。可是袁术死后,也被广陵太守以同样方式夺走,后太守投奔曹操,玉玺再次回到汉室。
咱们就传国玺不断易主这事分析,其实,传的不是玉玺,而是众英雄所要抢夺的那个宝座。传国玺不过是整个王朝更迭的一个线索,抓住这个线索,便可以寻找王朝的走向。似乎,要是沿着这个走向发展还是蛮不错的,不知道以后会有多少跌宕起伏的剧情供人们来演绎和唏嘘。
传国玺经过了汉室以后,南朝时,又经过了宋、齐、梁、陈四代的更迭,后隋炀帝被杀江都,萧皇后带着皇孙落入突厥。到唐高祖登基,由于没有传国玺,而另刻了一个代替,待李世民即位,天下大治,萧皇后又带着皇孙和传国玺归来。漠北的风,似乎给这传国玺增加了一丝丝凉意。唐朝末年,五代十国战乱,传国玺像一名成功者的俘虏,由后梁到后唐,最后到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而亡结束,传国玺从此以后便消失了。
其后,经常会有传国玺出现的传闻,可传闻终归是传闻。但其中的目的无非两种,权和利。有了传国玺就有了上天的安排,也有了普通的玉被炒作成价值连城的重要机会。而这两种东西,恰恰是那些飞蛾扑火的人士,趟过流着血的河,一步步迈向宝座的最终梦想。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坐了宝座当了皇帝,有的有传国玺,有的没有也得有。有的人称这场梦叫黄粱一梦,而那权利的东西,恐怕是梦境中的梦靥。传国玺这东西,到底丢没丢,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它一定在某个角落里,唾弃着一些人的美梦。何况,真正的传国玺没有一个专家去鉴定是不是真的,或者它还有那么多跟它相像的兄弟玉玺,但他们都承载着一个帝王的梦,直到破碎。
前一篇:西域妖僧盗墓切宋理宗头颅做法器
后一篇:赵匡胤传位其弟赵光义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