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路上

(2012-08-23 16:34:28)
标签:

杂谈

分类: 乱弹琴

http://s10/middle/623c8c6atc7eac811b5e9&690



    第一次听到《橄榄树》这首歌是在收音机里,优美的旋律一出来,我就被它迷上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那时我根本不知道齐豫是谁,也不知道三毛是谁。只是真心觉得这首歌好听,歌词也诗意。那时的我是个简单快乐,内心才刚开始憧憬外面世界的一个女孩,那首歌,恰到好处地配合我完成了少女时期对梦幻对远行的一种无知无畏的向往。

  

  后来,我疯狂迷上了三毛的作品,也知道了她就是《橄榄树》的词作者。我在课堂上偷偷摸摸躲闪着老师的眼神,在寝室熄灯后打着小手电,我捧着她的书,如痴如醉,晨昏颠倒。贫困的生活、简单的快乐,新奇的游记、充满故事的宝贝……我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她的文字一起流浪。那段时期,我满脑子都渴望能像三毛一样,找一个像荷西一样的大胡子男人,和他一起浪迹天涯海枯石烂,和他一起走遍万水千山追随心中的“橄榄树”。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到底,我还只是个中规中矩听话懂事的女孩。我当然不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远走高飞,爸妈都说了,那不是“理想”而是“异想”。最终我按照爸妈的理想,按部就班地找到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又按部就班地恋爱、结婚、生子,生活毫无悬念过得简单又安稳。有爱我的人我爱的人,守在身边,我很难说这不是幸福。

  

     多年以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又一次听到《橄榄树》,那空灵的歌声如泣如诉地传来,猝不及防地我就泪流满面。我摩挲着书柜里那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一排三毛的书。我脑子里无比清醒地冒出了三毛的一段话:“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撒哈拉沙漠,在我内心的深处,多年来是我梦里的情人啊!”……那一刻,我无比沮丧,我的理想生活早已被生活幻灭成了一个个绝美的肥皂泡。

  

  这些天,在交替看电视剧《北京青年》和记录片《搭车去柏林》,两部片子竟然有不谋而合之处。《北京青年》中“重走青春”虽然是很不靠谱的剧情,但看到何西在烟台的海边,他将近三十年人生经历中第一个到达的外面的城市,他对着大海喊着女友的名字:“丁香,我终于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这一幕,还是让我的眼睛氤氲起来。《搭车去柏林》更是让人看得热血沸腾,两个大男人谷岳和刘畅,背着厚重的行囊,从北京出发,穿越一万六千多公里,搭车去了柏林。途中遇到的那些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传奇经历,让每一个“身未动”的观者,都强烈地感受到“心已远”。

  

  《在路上》的作者凯鲁亚克说:我还年轻,我渴望在路上。而《非洲十年》的梁子,更是让我钦佩,一介女流,为了圆梦,整整长途跋涉看了非洲十年。去了,回来,再去,回来,又去,终于不忍离开。

  

    我当然知道,我们平凡人的生活,其实一茶一饭就是幸福。只是这些安宁的生活片段,总应该有一些新鲜的亮色来点缀,人生才更丰富和提气,更值得咀嚼和回味。我始终认为,身体和心灵,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浓情腌辣椒
后一篇:旅行前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