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学校第二次勘查【布隆迪28】

标签:
环球远航新浪博客非洲布隆迪援外工程援建学校第二次勘查 |
分类: 非洲布隆迪风土人情2 |
非洲心脏布隆迪,种族仇视老问题。
胡图图西结宿怨,长期冲突互为敌。
惨绝人寰大屠杀,胡图相残杀图西。
山村少年正上课,悉数遭劫教室里。
全班同学遭涂炭,六十少年葬一起。
残墙断壁今尚在,种族屠杀留遗迹。
莫再发生此类事,警示世人要牢记。
P1.中国政府在布隆迪的卡鲁济省拟援建两所小学校舍.我随同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参赞乐汉波、一秘张善廷第二次乘坐汽车到现场勘查拟建校址。汽车过了穆脱维亚快要到基特加的时候,乐参赞指着路旁的一座方形和一座圆形白色亭子型建筑群告诉我:“那个方形亭子里保留的是教室的残墙断壁,在布隆迪胡图族对图西族的种族仇视大屠杀中,有六十多个孩子被屠杀在这个教室里。”
P2.下车后,我看到在白色圆形亭子里的坟墓上摆放着许多花束,在亭子的正面镶嵌着一排金色的法语字母。我问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精通法语的乐参赞和张秘异口同声答道:“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我听后感慨万分,
P3.布隆迪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北与卢旺达接壤。两国有相似的民族构成,布隆迪由胡图(85%)、图西(13%)和特瓦(2%)三个部族组成。卢旺达也是由胡图(占85%)、图西(占14%)和特瓦(占1%)三个部族组成。历史上两国都是比利时的殖民地。1922年根据凡尔赛和约,两国成为比属卢安达-乌隆迪的一部分。1946年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仍由比利时统治。1962年7月1日两国宣告独立。独立后,两国的图西族和胡图族经常发生冲突,战事持续不断。
P4.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结束在坦桑尼亚召开的有关解决部族冲突的地区性会议之后同乘一架座机返回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当地时间21时左右,座机在飞抵基加利附近时突然坠毁,卢、布两国总统及10来名随行人员全部遇难。
P5.卢旺达和布隆迪两国长期经受部族冲突之苦。自1993年10月21日布隆迪前总统恩达达耶被杀害以来,布隆迪的胡图族和图西族间的冲突不断,至两位总统空中遇难时为止,已经至少造成上万人死亡。卢旺达的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内战也已持续了3年以上。1994年两国总统都是胡图族人,同机遇难以后,卢旺达和布隆迪都爆发了胡图族人对图西族人的种族大屠杀,卢旺达的杀戮更为惨烈一些,100天内卢旺达有近100万人惨遭杀害。布隆迪的内战自1993年开始有近40万人死于非命,至2005年初共长达12年的布隆迪内战才基本结束。
P6.布隆迪老百姓特别是占全国人口90%的农民,为躲避战争灾难不得不背井离乡,使得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基础被严重毁坏,国民人均收入从内战前1993年的250美元左右,降至2004年的人均不足100美元,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P7.
P8.
P10.
P11.当年六十多位布隆迪小学生被残忍的烧死在教室里,战后布隆迪政府为他们厚葬在一起,警示人们:“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
P12.从基特加到尼亚比给雷县政府,是四十公里的红土路面简易盘山公路。路面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张秘指着一处被洪水冲毁的路面说:“都毁坏七年了,还没有修复。”我们乘坐的面包车在经过一个水坑的时候,竟把固定在汽车底盘上的备用轮胎给刮掉了。
P13.在海拔1400米高的坡地上,有两块相距50米的空地供我们任选其一,这两个空地的地势平坦,旁边有一个教堂,周围还有一些民房,将来施工用水用电都没有问题,中布双方都很满意。
P14.随后中布双方人员又驱车25公里,来到穆东巴县那个候选场地。许多黑人少年围了上来。
P16.穆东巴县那个候选场地在海拔1400米高的坡地上,这里原来有两幢建于1932年的小学校舍,是年久失修的危房,需要拆除这两个危房后,才能建设新的校舍。
P17.建于1932年的小学老校舍
P20.布隆迪内战期间许多学校关闭或被毁。2005年9月起实行小学6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小学入学新生大幅增加,校舍严重短缺。
P21.布隆迪2004年小学入学率81.6%,中学入学率10%,大学入学率1%。全国共有小学1467所,学生668879人
P22.布隆迪的教育系统不仅反映了其殖民历史和饱受战火摧残的过去,而且也反映了其不稳定和贫困的国家财政状况。在布隆迪,约有60%的人口受过教育。政府为7~12岁的儿童提供非强制小学教育,但只有36%的儿童能够完成小学教育。在校园里我们看到孩子们怀中抱的“足球”都是自己用布和塑料缠裹自制的。
P23.这里周围也是还有一些民房,将来施工用水用电都没有问题,中布双方也是都很满意。
P24.
P25.
P26.围观的当地小女孩。
P27.
P32.第二天早上在基特加宾馆院子里散步。这是硕果累累的香蕉树。
P36.恰巧一队全副武装的布隆迪军人与我们同行返回布琼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