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疗队队长郭西民(右二)和布隆迪女青年合影。
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的大王子医院
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的大王子医院

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的大王子医院

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的大王子医院内候诊的患者。
1963年中国首次向非洲国家派出医疗队,从此搭起了一座促进中非友谊的金桥。40多年来,中国共向非洲派遣了2万多名医疗队员,一代又一代援外医疗队员在非洲默默奉献,为提高非洲医疗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
2006年5月青海省卫生厅负责组建的青海省第十二批援非洲布隆迪医疗队赴有“非洲的心脏”之称的布隆迪。医疗队共29人,在两年的援外工作期间,肩负着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穆拉木维亚省、基特加省的医疗、保健、预防、健康教育等工作,并且积极开展在眼科、针灸、外科、妇科、骨科等医疗领域的各项业务。2007年3月-2008年7月我在布隆迪监理中国援布隆迪高等师范学校工程项目,医疗队担负着我驻外大使馆工作人员及援外工程项目人员的保健工作,我因此有幸结识了在布琼布拉工作的七位医疗队员。

上图是工地项目组两位专家与在首都布琼布拉大王子医院工作的医疗队朋友们在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院里的合影。(从左自右:外科医生吴苏宁,医疗队翻译邱辉,工地技术组组长吴海鹰,工地党支部书记王成,医疗队队长郭西民,妇科医生徐晖(女),眼科医生东主,理疗科医生赵亮,医疗队王师傅)

2007年6月,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上图中)专程来到大王子医院,看望中国医疗队全体成员。
陪同的曾宪柒大使向总统介绍说,自1987年以来,中国共向布派遣12批医疗队,至今已有196名医生在布工作过,治疗了近37万人次。现有29名医务人员背井离乡,在艰苦甚至危险的环境里,用精湛的技能和热忱的服务在布隆迪救死扶伤。中国医生尽职尽责、精益求精,有8项手术填补了布医疗的空白,曾经成功切除重达38公斤的腹腔肿瘤。他们不仅为当地人民解除病痛,同时也在布隆迪人民心田播撒友谊的种子。曾大使希望医疗队继续努力,再创佳绩,为中布友谊锦上添花。
恩库伦齐扎总统发表讲话,向中国医疗队表示祝贺,并高度赞扬他们为布隆迪人民所做的贡献。在布民族和解及国家重建的过程中,中国医生始终与布人民并肩作战,布人民深受感动。去年恩访华时,胡主席向其承诺中国政府将帮助布进行国家重建。布政府很高兴看到胡主席的诺言正在兑现,尤其是布中两国在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布方期待着曾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在圆桌会议上承诺的总统府、医院、学校等项目能尽快落实。恩表示,这些项目是中布友好合作的标志,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布隆迪人民的深情厚意。中国对布的援助主要是传授经验和技能,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意义深远。恩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布隆迪人能去中国学习,也期待着有更多的中国人来布工作、生活,“布中合作万岁”

中国大使馆举办春节招待会,曾大使(左二)和夫人(左一)在迎接来宾,上图左三为妇科医生徐晖(女),左四为外科医生吴苏宁,右一为理疗科医生赵亮。
曾大使的夫人(左一)和理疗科医生赵亮(左二)握手,我(左四)在后面。赵亮来自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理疗科,言语不多,为人宽厚,用其高超的推拿技术解除了许多人的痛苦,经其治疗过的联合国一些官员和布隆迪政要对他赞不绝口。

医疗队队长郭西民(左一)和曾大使(右二)乐汉波参赞。

在大使馆春节招待会上我给外科医生吴苏宁(左一)拍照的时候,他在向我打手势致意。吴大夫是来自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外科的外科医生,为人有情有意,心细和善。
在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上,我(左)和妇科医生徐晖(中)工地援外专家虞伟共同举杯庆祝祖国的生日。

在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上,大使馆高秘书(左)和妇科医生徐晖(右)合影。
在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上,外科医生吴苏宁(中)和两位医疗队医生。

在首都布琼布拉大王子医院工作的七位医疗队队员的宿舍,建筑面积大约400平方米,独立院落。

2007年底,这个院子的主人热情地接待了一位来自中国北京,长年在非洲拍摄记录片的自由撰稿人,她的名字叫梁子。梁子多次只身远赴非洲,用相机和文字真实记录了当地人的真实生活及风土人情。梁子到达布隆迪的首都布琼布拉的时候,先是住在一个小旅馆里,后来经过一位在布隆迪定居十多年的中国朋友介绍,在医疗队宿舍住了十来天。

这位中国朋友名字叫曹东,嫁给了一位曾经在中国留学的布隆迪人。上图是曹东在布隆迪教堂举行婚礼的场面。站在新娘左侧的是新郎。右一是理疗科医生赵亮,右二是妇科医生徐晖。

梁子(左)、医疗队翻译邱辉(中)和外科医生吴苏宁(右)在医疗队宿舍附近的湖边留影。
梁子在青海曾经当过两年兵,她说着与医疗队医生同样口音的西北普通话,话音生硬、直性、没柔音,梁子看到他们人人都那么热情、真诚、厚道,很快就与这些对路子的医生们成了要好的朋友。

梁子来到医疗队工作的大王子医院拍摄了许多医疗队工作的影像资料。

梁子拍摄的医疗队外科医生手术时的状况
梁子通过采访了解到:
在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工作的有七位医疗队队员,他们援助工作在大王子医院,这是个面向大众的贫民医院,贫民病人特别多,工作量之大,医院条件之差,还要克服语言不通,气候不适等状况。这里的穷病人,小病不看,一旦走进医院,几乎快到致命的程度,医治难度可想而知。
传染病混杂在医院里,还有大量的艾滋病,甚至,不少穷病人家属,还要向做完手术的医生要烟抽。
这样的医院工资低廉,当地的好医生纷纷去了私人医院,因此,医生非常紧缺,特别是外科大夫,在将近一年时间里,几乎只有中国医生,所有手术都被中国医生包揽了,仅半年多时间,外科就做了好几百台手术。
从妇产科、眼科,以及针灸、按摩,每个大夫都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医德,为当地医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为在布隆迪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就医带来了许多便利。
普外科教授级的专科大夫郭队长、吴大夫、徐大夫在这里也成了全科医生,救治脑外、胸外、烧伤、泌尿病人,成了他们分内的工作。他们忘我的工作状态,使别国的工作人员经常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bien(好)。擅长针灸、理疗的赵大夫和贾大夫等人,在完成院方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担负着我驻外大使馆工作人员及援外工程项目人员的保健工作。不论休息还是节假日,哪里需要,医疗队就会出现在哪里。一枚小小的银针,在为当地人及华人同胞提供治疗的同时,使中国传统的针灸、理疗、按摩在非洲大陆上得到了推广运用,受到我大使馆、经参处及援外华人同胞的一致好评。
梁子回国以后,将在布隆迪拍摄的医疗队录像资料编辑成了《天使来自中国(上、下集)》电视专题片,很快就在中央电视台上播出,我在布隆迪收看的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上,看到了在布隆迪工作的中国医疗队的身影。

徐晖来自于青海省医学院附属医院,善解人意,胆大心细,虽是位年过半百的女妇科大夫,工作一天下来常累得疲惫不堪,但只要一接到急诊任务就立马精神抖擞随车奔往目标地,亲手挽救了许多生命,从而与当地许多居民和华侨结下了深厚友情。
徐大夫(中)经常到我们工地看病送药,与工地的中国专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徐大夫(中间站立者)应邀来到工地与我们一起过年,受到了大家鼓掌欢迎。

眼科医生东主是来自青海省贵德县医院眼科的藏族人,真挚朴素,性格豪爽,酒量惊人,多才多艺,喜好下围棋,业余时间时常和我们工地的中国专家切磋棋艺和酒量。

我们到布琼布拉国际机场欢迎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访问布隆迪,医疗队队长郭西民(右三)正在和杨洁篪(中)握手。
郭西民是来自青海省中医院的外科医生,责任心重,气度豪爽,先后三次赴布隆迪工作,累计在布隆迪工作了六年。笑颜常开的郭队长既是医疗队的掌门人,又是王子医院的一把刀,曾一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数小时,先后给6位患者做手续,其工作强度和难度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医疗队队长郭西民(右二)和到机场欢迎中国外长的布隆迪女青年合影。

医疗队队长郭西民来到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吊唁四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和这届青海援布医疗队虽分别两年多了,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乐观态度仍深深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在布隆迪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其精湛的医术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布隆迪人民和在布隆迪工作的中国人的尊重。在此我向凯旋青海省的医疗队朋友们问好,虽然和你们天各一方,但是我想念你们,尤其在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以后,我曾经天天在电视机前寻找你们这些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的身影。这也是我写这篇博客的原因。
在本篇博客中我采用了五张吴苏宁医生提供的照片,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