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大仙

(2022-09-04 13:01:59)

 

这日,我正在小区公园气沉丹田,心如止水;拳走龙虎,步按五行;中正空灵,劲如缠丝;动静开合,浑圆一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地打着太极拳,一个金黄色生物从我眼前飞驰而过。此生物身材修长,一尺半左右;毛色金黄,在晨光里熠熠闪烁;动若松鼠,跳脱敏捷。是的,它就是人称黄大仙的小型烈性动物黄鼠狼。

这已是我在本园中第三次一睹黄大仙尊容。其兴奋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上次看到小刺猬。

黄鼠狼,学名黄鼬,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和我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于这东西颇具灵性,人送别号黄大仙。它常栖息于山地、平原、草丛、洞穴、林野、石岗等各类易于隐蔽的场所,但近些年来也时常出现于北京这类人烟繁盛之地。它敏捷灵异,善于奔走,能贴地而行,可跳跃而进;上可攀爬树高,下可浮游河低,除繁殖期外,无固定生活巢穴。性格勇猛,以捕食为生,日可捕杀老鼠六七只,经常猎杀比自己体型更大的动物,如鸡和兔。遇到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在有路可逃时,奉行“走为上策”,先是以“放屁”形式释放一种臭烘烘的毒气,致敌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而后逃之夭夭;无路可逃时,不惜奋死一搏,吱哇嚎叫、铁血孤勇。

黄大仙生而有益于人类,一只黄鼬每年可吃1500-3200只老鼠;死而遗宝于苍生。其尾毛可用于制作画笔;其皮可用于制作暖裘;其肉可用于治病救人,包括杀虫疗疮、温肾缩尿。无愧乎益虫之称。

然而,在人类惯常的思维中,黄鼠狼却臭名昭著。有句歇后语叫“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这里,黄鼠狼成为“阴险狡诈”的形象代言人。我最早知道黄鼠狼,实际也是因于这句歇后语。那是从刚记事起就留下的印象。“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与“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一并成为流传千载的警世恒言。

这与黄大仙的实际情况构成强烈反差。很显然,黄鼠狼与猫头鹰一样,都被人类冤枉了。而且,这一冤枉历史经久,难以洗刷。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反复思忖,感觉大概有以下原因。

一是立场问题。黄鼠狼不仅吃老鼠,饿急了也会杀只鸡吃。老辈子时候,老百姓养几只鸡很不易,一年下几百个蛋,不光可以补充营养,还可以卖蛋换钱,贴补一家人生计。在这种情况下,黄鼠狼不由分说,连血带骨吃个干干净净,老百姓能不恨?!比对老鼠还恨。老鼠不过吃几粒米,黄鼠狼吃的可是鸡呀!

二是时间问题。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说的是真正要识别一个事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黄鼠狼吃鸡,其实只是一个偶然。有人做过一项研究,黄鼠狼的食谱很复杂,但主要以老鼠、蛙类和昆虫为食,辅助也吃些蛇、蜥蜴、鱼之类。如果把鱼和鸡同时摆在黄鼠狼面前,它宁可吃鱼也不睬鸡。而鸡与人类关系密切。黄鼠狼吃了一千只老鼠,人们看不着;只吃了一次鸡,就被看得真真切切。结果,黄鼠狼给人的印象就是偷鸡吃鸡。

三是沟通问题。人与黄大仙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很容易产生误会。不仅因为语言不通,且由于生活习性差别甚大。人是昼行夜息,黄大仙是昼伏夜出,中间的差异极易形成人类脑海中的“二次元”。

四是识见问题。我们现在称之为“知识恐慌”。这源于人类认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能力的局限性。人的感知能力有局限,眼睛看不到1000米之外的事物;鼻子闻不到100米之外的气味;耳朵听不到蚂蚁唱歌;皮肤感觉不到毛发之外;大脑只能分析所闻所见所学,无法臆测未知世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盲人摸象,难知全貌。

五是选择问题。动物多的时候,选择性强,人们可以好恶来取舍动物;现在,动物灭绝日多,留存日少,保护动物成为人类维系世界美好、生态平衡的刚性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黄鼠狼吃不吃鸡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把这一物种好好留下来、传下去,不要使之灭绝,只存在于“动画电影”中。这迫使人类重新建构黄鼠狼的客观形象,更多的宣传其有益的一面;努力去包容宽容其“偶然犯错”的一面。黄鼠狼的立体形象,逐渐地立起来了。

综上所述,把黄鼠狼与阴险狡诈联系在一起,完全是一种偏见,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人与动物沟通的局限性以及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交织作用的结果。人必须放下这一偏见,否则就是执念。

佛经有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中国古代有部哲学著作叫《周易》,通篇讲的都是变化、有规律的变化。中国有句俗话叫“看开点”。所有这些,讲的都是一个道理,即人不可有执念。要善于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切实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知识结构,不断得使自己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适应,不断地接近和发现真理,明明德、至于至善。

必须看到,执念这东西很不好,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刘备因为“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这一执念,愤而大举攻打吴国以求为兄弟报仇,结果被吴国火烧连营,不仅全军覆没,而且破坏了吴蜀联盟,埋下了亡国祸根;许多官员因为“发财致富”这一执念,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官商勾结、与民争利,滑向腐败堕落深渊。所谓“看开点”,实际就是放下执念,追求正知正念。老子说:自胜者强。敢于善于放下执念的人,就是战胜自我。而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黄大仙在我们的小区住下了,这是好事。至少在我们这个小区,黄鼠狼不再是令人厌恶的“奸邪之辈”。它只是一个通体金色的小动物,一个聪明、机警、孤勇、善战的小动物,一个可以与我们和谐共存、友好相处的小动物。它,值得我们爱护、保护、呵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