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清单”标志着中国对美对华策略深刻调整
(2022-07-12 12:03:49)
当地时间2022年7月9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巴厘岛出席G20外长会后与美国国务卿举行会晤。会晤用时很长,超过5个小时。从报道看,双方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坦诚的沟通。双方都认为,此次对话是实质性的,也具建设性,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并为两国未来高层交往积累了条件。
综合会晤报道,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四个清单”。即:要求美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合作领域清单。我认为,向美方直接提出“四个清单”,是中国对美外交的创举,标志着中国对美对话策略实现深刻调整。
尽管无法了解清单的详细内容。但是,仅仅通过清单标题,就可以对其内容推测个八九不离十。这是因为,美国人对中国说了哪些坏话、办了哪些坏事、出台了哪些损人利己的政策、推出了哪些“癞蛤蟆爬脚面”的举措,中国人“门儿清”。中方向美方有针对性提出清单,目的无非就是要解决问题。
一是清晰界定中国核心合法权益的内涵。这主要体现在前3个清单中。众所周知,中方希望中美关系建立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其中,相互尊重是关键。但是,美方经常违背的,恰恰就是这一点。它口头也讲不寻求对华“新冷战”,但挑战挑衅中国核心与战略利益的政策和言行比比皆是。包括攻击中国的制度、抹黑中国的亚非拉政策、给中国内政外交扣上许多“妖魔化”的大帽子、肆意曲解、掏空“一个中国”内涵、顽固执行对华脱钩、加税、筑墙等“混战”政策等等,与“相互尊重”的要求背道而驰。向美提出“四个清单”,具体而翔实的说清楚中国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拒绝什么、欢迎什么,厌恶什么、支持什么,把中国的核心和战略利益内涵说得一清二楚,把中国红线底线画得板实鲜明,就能够从根本上为美方消除误解误判提供一面标准的镜子。
二是用美方听得懂的语言说话。人们在讲中美文化区别的时候经常说,跟美国人讲道理讲原则没有用,因为它听不懂;你得跟它讲具体事、讲具体案例,明白标注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就像支付9毛9 的账单,你给它1块然后要求他找1分不行,你就得给他9毛9。否则它会用充满困惑的目光看着你,意思大概是:你买我东西干吗要我给你钱?!它的逻辑和智商就这样!你不能用中国的“系统思维”对美国的“零件思维”。所以,过去,中国反复提醒中国核心利益和红线底线不容挑战,它似乎根本听不懂。那么好了,我现在给你提出了“四个清单”,一条条、一项项,都是“中国核心利益和红线底线”的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你老美真的想改善对华关系,“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把单子上的事情做到做好即可。否则,中美关系恶化的责任就在美国一方。
三是由“被动防守”转入“主动进攻”。长期以来,中国在对美外交上取“守势”,都是美帝“出招叫牌”中国“跟进应对”,单方面维持“中美不冲突、不对抗”的大局。对此,美方错误地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现在,中方主动向美方提出“四个清单”,实际就是主动出招、主动叫牌,既开列了中国“要价”,也把改善中美关系的“球”抛到了美国一边,考验美帝的“应手”。这样,习惯了横行霸道的美帝反而不适应了,有点惊惶失措了。面对中方的严厉批评,看着沉甸甸的四个清单,美方除了唯唯就是哦哦,“以实力和地位说话”的威风一扫而光。
必须看到,由于新中国的全面崛起,在全球疫情未灭、俄乌冲突白热、世界经济萧索的大背景下,中美会晤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双边范围。有的甚至提出“新三世界划分”理论,即美帝领导的西方阵营组成的第一世界、中国领导的东方阵营组成的第二世界和两大阵营之外的第三世界。尽管中方尚未就此作出表态,但是,中国在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地位却是责无旁贷的。中美关系走向从很大程度上关系世界格局走向、关系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由此,中国在与美对话上的策略转变,具有全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