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一句话说破了自己的来历
(2021-11-16 12:05:09)
孙悟空来自何方?从《西游记》第一回看,他不过是一个石猴,来自大自然。但是,天下石头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花果山的那块石头成了猴子?这既不符合人类繁衍的正道,也不符合生物进化的基因论。所以,孙悟空究竟来自何方,始终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谜。
但是,说是谜,其实也不是没有答案。认真研读《西游记》,答案就在这本书中。可以说,孙悟空的来历,还是他自己说出来的。
在《西游记》第八十六回,孙悟空有这么一句话:“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居太清之右;佛如来乃治世之尊,还坐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这句话有什么特别吗?是的。这句话验证了一个说法,即天地是谁开辟的。孙悟空的说法是“李老君”,也就是太上老君。古说盘古开天辟地,也不应有错。两者结合起来看,说明什么?说明盘古也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这与老子“一气化三清”的传说完全一致。
为什么说孙悟空的这句话暴露了他的来历呢?让我们再看看第三十五回的一句话。这话是为太上老君看银炉的童子(当时奉命化为二魔)说的:“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央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什么意思呢?说的是太上老君在开天辟地之后,又化身女娲(女娲为大道化身,没错),完成了采石补贴的壮举。换句话说,用来“补天”的石头,是太上老君采炼的,是道祖的杰作!孙悟空的来历有了。
再看《西游记》第一回:“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日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崩裂,产一石卵,似圆球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这是什么石头?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仙石,而且是“自开辟以来”就有的仙石。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块石头与太上老君有关。一曰开天辟地,一曰炼石补天。这块石头,分明就是太上老君(解化女娲之名)完成采石补天之后,特意选中了花果山这座“百川汇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的灵秀之地放上去的,而且专门选了“四面更无树木遮荫,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的山顶,便于其“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最终,脱胎换骨,化作“天地精华所生”的仙猴。
我们这个世界,万物众生都是大道的儿子;老君作为大道的化身,无疑是万物众生之母之父。而孙悟空为老子亲自炼化,亲自抚育,说是老君的亲儿子也不为过。
由此决定了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不同凡响。先是找到一座仙人洞府,唤作“水帘洞”,万事俱备、万物俱全。接着被引导至菩提老祖座下,学了一身好功夫。又接着到了龙宫,得到了由老君亲自锻造的“如意金箍棒”(要收回很简单,但老君自始至终也没有提“收回”二字)。再接着,借与燃灯共讲无上道法之便,大开兜率宫门,变相将几瓶子仙丹赠与孙悟空享受。而后,阻止观音菩萨对孙悟空“大打出手”(也为未来观音点化悟空留了空间),仅用善套万物(后曾被老君座骑青牛盗去化作“青牛精”大战孙悟空和诸神罗汉,大显神通)、作为“化胡为佛”防身用的金刚琢打了孙悟空一个趔趄。在孙悟空面临灭顶之灾的关键时刻,将孙悟空要到自己的洞府,“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不然的话,哪有能力躲藏),让孙悟空躲到有风吹入的“巽宫”,练就了火眼金睛和金刚不坏之身。而后借如来之手,只抓不杀,压在五行山下令其独修500年,再由观音点化,走上西天取经之路,大功告成,修得正果,成为“斗战胜佛”,位还在观音之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可以说,一部《西游记》,就是孙悟空的成长记。孙悟空是西天取经大业得以完成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没有孙悟空,就没有西天取经大业。培育孙悟空,就是为西天取经量身打造。同时,也是太上老君(老子、道德天尊)为了将自己创造的佛教传回华夏(东土大唐)、进而大开方便之门、普度众生的一次精心安排。而老君依据大道的本性,“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在其中扮演的始终是默默无为无功的角色。为了不显示“造就孙悟空”之功,甚至不惜被孙悟空“捽了个倒栽葱”,给人的印象是连自己都打不过这“泼猴”,顺便也打消了众神继续追杀孙悟空的念想。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圣人无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