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雄起:“三京”“三圈”有看头
(2021-08-26 12:20:42)
澎湃新闻8月19日报道,北京日前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规划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2035年达到40%以上;万亿级产业集群,2025年要有4-5个,2035年达到8-10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025年13%左右,力争15左右,2035年保持合理区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3万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500个。2035年,两者均保持持续增长。
为此,北京将着力推出一个新名片,即“北京智造”。同时还要努力打造一个全球性标准,即高精尖产业“北京标准”,做优北京一个老名片,即“北京服务”。这样,强化“北京智造”、做优“北京服务”、打造“北京标准”就成为北京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主旋律。
从规划看,北京以“三京”为主线发展高精尖产业,雄心勃勃。产业范围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即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产业互联网、网络安全与信创、北斗、虚拟现实;医药健康,即创新药、新器械、新健康服务。“四个优势产业”,即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设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四个创新链接产业,即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科技服务业、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抢先布局一批未来前沿产业等。读来深感心潮澎湃。这说明什么?说明北京已经吹响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与此相适应,北京有提出许多“中心”目标。包括,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应用中心;北斗产业创新中心;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虚拟现实电竞体验中心;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一言以蔽之,就是高精尖产业中心。
我认为这就对了。这才是大国首都应有的样子。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绝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做强白菜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北轻南重”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北京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具有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下“三圈”了。此次十四五规划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出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兼顾了津冀两个兄弟。一区就是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区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两带就是北部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南部先进智造产业带。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则着力打造三圈。
即,1、依托北京向外50公里左右的环京周边地区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包括廊坊北三县、固安;保定涿州;天津武清等,促进北京“摆不开、放不下、离不远”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链就近配套。2、依托北京向外100公里到雄安、天津打造京津雄产业功能互补圈层。推动北京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翼”联动;与天津唱好“双城”记。3、依托北京向外150公里到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城市打造节点城市产业配套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