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自贸区”联网互动筑就中国全方位对外大开放格局
(2021-01-04 12:18:55)
建立自由贸易区,无疑是当今世界各国实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自由贸易”反过来就是“贸易自由”,其标志性概念就是“零关税”,大多超过90%,极致则达到100%。同时,在同一的标准和规则下,拆除所有非关税壁垒,让贸易完全自由。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幅度减少国际贸易成本,最大限度提高“贸易红利”,惠及贸易区的各国百姓。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如此美妙,因此,即使全球有了WTO,依然不能阻挡世界各国通过谈判缔结自贸区的热情。
作为全球最开放的超大规模经济体之一,中国既是WTO的重要成员国,同时无疑也是谋划、构建自贸区的最积极的国家。在美国退群成癖、走向自由贸易的反面的情况下,中国的表现尤其突出。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有人就担心中国会不会关上对外开放的大门,我认为完全不必。因为,看中国是不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只要看一看中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的积极态度就能做出正确判断。我的判断很坚定,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因为,中国正着力构建“三重自贸区”联网互动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哪三重?
一重是区域性自贸区。已经建成的有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RCEP。正在谈的有中日韩、中阿自贸区、中非自贸区。准备加入的有CPTTP。倡议谈的有APEC、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等。
二重是双边自贸区。已经投入运行的有中韩、中澳、中新、中马、中巴、中冰、中瑞、中智、中秘等等。有十六个吧。
三重是国内自贸区。包括海南自贸港等在内,目前已经有21个。国内自贸区是按照国际自贸区的标准建立的对外开放高地,是主动的高标准对外开放,谁来这里投资兴业、开展贸易都可以享受自贸区的标准和政策。
放眼世界,这样的自贸区网络布局可以说是绝无仅有。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巨大惯性势能,是内驱的,而不是外促的。中国的自贸区网络战略十分清晰和坚定。能搞区域的,就搞区域的;区域的暂时谈不拢,就搞双边的;双边的也不能实现全球覆盖,就从自己做起,通过设立国内自贸区来吸引全球都来中国做投资、搞贸易。
为了方便各国来华投资贸易,中国在大搞国内自贸区的同时,还积极搭建全球贸易平台。从南到北,分别布局有:广州交易中心,以实物贸易为主;上海进口博览会,主要解决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问题;北京服务贸易中心,为全球服务贸易提供平台。
所以,国际社会都不用质疑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不用担心中国会关上对外开放的大门。中国的将来是确定的,她必将既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中国,永远与世界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