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与骑友们骑了趟榔桥双河村,探寻了那里几幢有着300多年的古宅。
前些年,我一人曾骑车寻访了那儿一些古建筑,因功课做的不好没有寻找到徐家的“书滋堂”,正好此次又去双河村顺带寻访我惦记许久的“书滋堂”。
过湖波桥,百路墈右拐过一小古桥,沿鹅卵石砌成的古道,穿过一片水田,到了一个地图标为“金家”的小村落。
春天里推着车在阡陌上行走,心儿倍儿爽。草儿茂盛,嫩嫩的,绿绿的。路边野花朵朵,说得出名儿,说不出名儿的,五颜六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阡陌相交的水田里,充溢了浓郁的景色,青山、蓝天、白云,还有我们行走的倒影,宛如黄中羊先生的水彩画……
金家当地人称为“承志组”或“承志堂”,因村中有一个叫“承志堂”的古宅院得名,金家这个老地名许多人反而忘却了。
“国保”这两字,让我们一行人吓了一跳,就这个破脸面的宅子。上次来我还真没有注意这墙上挂牌。大门上月白色匾额给人一种朴重、宽慰之感,匾额边沿浮雕一圈吉祥装饰物,上檐光秃秃的,已没有了往日能挡风遮雨的屋檐,让人想起“悲怆”两字。
进入大门,穿过天井,一个很有气派的大厅展示在人们眼前。大厅立柱粗大,雄伟凝重,虽然几百年了,这个叫“承志堂”大厅仍给人厚重、堂皇之感。花砖砌成的墙壁一尘不染,天井边墙脚充斥了一层绒绒的绿苔……
大厅乱七八糟地摆放了不少农具,后进的大门框宽大,玉白石砌成,但已封闭,估计后进建筑已成墟莽。
主人告诉我们,以前“承志堂”宅院十分庞大,包括屋后的山丘在内所有建筑,都被高耸的围墙圈起来,只有一座大门进出,现在建筑是由国家出钱维修,说到这里,主人脸上充满了自豪感。
从门口挂的标示牌看,“承志堂”是以“农会”遗址形式列入文物保护。
出了“承志堂”,我们拐到了附近的几幢古建筑。这几幢古宅外表虽比“承志堂”保存完好,厅堂气势却没有“承志堂”那种雄伟、厚重、宏大……胸襟也没有“承志堂”主人宽厚。
我们只停留一会儿,沿着村边一段墙的废墟,穿过一片水田去了徐村。
徐村位于榔桥双河村境内,距榔桥镇约4公里。上次我就是漏了这个地方,小村落远离交通要道,没有人指点易被忽视。
徐村“书滋堂”,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书滋堂”共为四大进,每进有5间,前后连接,有巷子隔开。每进正屋各有门厅、天井、堂厅和厢房,共有62个大门和边门,门框均为麻石构成。宅院共16间正房上有阁楼,门窗木雕文气厚重,建筑面积达1240平方。
整个村落主要建筑就是这幢宅院。宅院规模宏大,成长方形,据说为县境内单体古宅之最,保存完好,堪称古宅精品。
在之前,我一直以为西阳的毛坦村那宅院是泾县单体古宅之最,没有想到古宅之最坐落在榔桥的双河徐村。不过就建筑面积而言窃认为毛坦村可能有过之,从历史、文物、人文来说,徐村的“书滋堂”也许是NO.1……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时代,有人沉溺尘污、商市、官场,也有一些人则沉溺书林、徘徊于古玩与名胜。
还有一拨人,却心仪于跋涉,无论多远的路途、难行的旅程,都想一一去探寻。他们的探寻,在于探悉前人惊人的壮举,在于明晰后人颓废的沦落……
“书滋堂”寻访记
周日,与骑友们骑了趟榔桥双河村,探寻了那里几幢有着300多年的古宅。
前些年,我一人曾骑车寻访了那儿一些古建筑,因功课做的不好没有寻找到徐家的“书滋堂”,正好此次又去双河村顺带寻访我惦记许久的“书滋堂”。
过湖波桥,百路墈右拐过一小古桥,沿鹅卵石砌成的古道,穿过一片水田,到了一个地图标为“金家”的小村落。
春天里推着车在阡陌上行走,心儿倍儿爽。草儿茂盛,嫩嫩的,绿绿的。路边野花朵朵,说得出名儿,说不出名儿的,五颜六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阡陌相交的水田里,充溢了浓郁的景色,青山、蓝天、白云,还有我们行走的倒影,宛如黄中羊先生的水彩画……
金家当地人称为“承志组”或“承志堂”,因村中有一个叫“承志堂”的古宅院得名,金家这个老地名许多人反而忘却了。
“国保”这两字,让我们一行人吓了一跳,就这个破脸面的宅子。上次来我还真没有注意这墙上挂牌。大门上月白色匾额给人一种朴重、宽慰之感,匾额边沿浮雕一圈吉祥装饰物,上檐光秃秃的,已没有了往日能挡风遮雨的屋檐,让人想起“悲怆”两字。
进入大门,穿过天井,一个很有气派的大厅展示在人们眼前。大厅立柱粗大,雄伟凝重,虽然几百年了,这个叫“承志堂”大厅仍给人厚重、堂皇之感。花砖砌成的墙壁一尘不染,天井边墙脚充斥了一层绒绒的绿苔……
大厅乱七八糟地摆放了不少农具,后进的大门框宽大,玉白石砌成,但已封闭,估计后进建筑已成墟莽。
主人告诉我们,以前“承志堂”宅院十分庞大,包括屋后的山丘在内所有建筑,都被高耸的围墙圈起来,只有一座大门进出,现在建筑是由国家出钱维修,说到这里,主人脸上充满了自豪感。
从门口挂的标示牌看,“承志堂”是以“农会”遗址形式列入文物保护。
出了“承志堂”,我们拐到了附近的几幢古建筑。这几幢古宅外表虽比“承志堂”保存完好,厅堂气势却没有“承志堂”那种雄伟、厚重、宏大……胸襟也没有“承志堂”主人宽厚。
我们只停留一会儿,沿着村边一段墙的废墟,穿过一片水田去了徐村。
徐村位于榔桥双河村境内,距榔桥镇约4公里。上次我就是漏了这个地方,小村落远离交通要道,没有人指点易被忽视。
徐村“书滋堂”,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书滋堂”共为四大进,每进有5间,前后连接,有巷子隔开。每进正屋各有门厅、天井、堂厅和厢房,共有62个大门和边门,门框均为麻石构成。宅院共16间正房上有阁楼,门窗木雕文气厚重,建筑面积达1240平方。
整个村落主要建筑就是这幢宅院。宅院规模宏大,成长方形,据说为县境内单体古宅之最,保存完好,堪称古宅精品。
在之前,我一直以为西阳的毛坦村那宅院是泾县单体古宅之最,没有想到古宅之最坐落在榔桥的双河徐村。不过就建筑面积而言窃认为毛坦村可能有过之,从历史、文物、人文来说,徐村的“书滋堂”也许是NO.1……
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时代,有人沉溺尘污、商市、官场,也有一些人则沉溺书林、徘徊于古玩与名胜。
还有一拨人,却心仪于跋涉,无论多远的路途、难行的旅程,都想一一去探寻。他们的探寻,在于探悉前人惊人的壮举,在于明晰后人颓废的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