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爸随笔【20】孩子是否安全家长是关键

(2010-03-22 18:55:10)
标签:

亲子随笔

豆豆

豆豆爸爸

分类: 《豆豆今年一年级》
  豆爸随笔【20】孩子是否安全家长是关键

   《豆豆爸爸亲子随笔》

    第一章  家有一年级小学生

    第二十节  孩子是否安全家长观念当先

    时间:2010年3月22日,周一

    阶段:中国济南某小学一年级(下学期)

    目标:尽力做好监护人的角色孩子的安全掌握在你手里

       

    理发也有安全问题。昨天和儿子一起去了理发店,老板娘如同以往的热情和娴熟,给豆豆理完发后,我又坐在椅子上待理。小伙子负责洗头。刚洗不久儿子说热,小伙子扭开水龙头加凉水,一试感觉凉。拿起暖瓶就往上方的热水器加水。热水器口在上,须垫起脚方能够到灌水口,儿子就躺在正下方,仰着脸。在镜子里看到这一切,毫不考虑的说“等等”。孩子起身后,老板加的热水。回家的路上,我和儿子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咋呼么?儿子说不知道。我说,叔叔在你脸部上方加热水,100次或许99次不会倒到外边,但是如果他依旧养成习惯不改(下边有人),早晚能会出事情,也就是第100次烫伤别人。

       

    洗碗的隐患。不要以为天上下刀子才会危险,洗碗的时候用餐洗净就是最大的危害。我做过若干次试验说给家人,很简单,就是把昨天洗完的碗再仔细看,你会看到,用过餐洗净的碗底会有淡黄色的水滴。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成分,反正是再也不用餐洗净了,除非非用不可。大人还好,如果是孩子呢?如果是家有老人一直长年累月的保持这样的习惯呢?!或许,每个月都会吃进肚子里一点发酵变质的餐洗净,天知道会有什么危害!

 

    安全带问题。现在很多人,一大批人让孩子坐在副驾驶,这倒是没什么,关键要命的是没有让他扎安全带习惯,而且自己也不扎。我在高速公路上都是强烈要求让坐在后排的豆豆和豆妈扎好安全带,否则,我就不开车。这是一种习惯,哪怕家人说你太较真,不要紧,说好了,反正是做我的车就是要扎安全带。好在,岳母做过我的车并为难的接受了女婿的建议,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此后,别人再也不会埋怨什么了。  

       

    地沟油香酥饼。豆豆下午四点放学在小饭桌写作业,豆妈五点下班接他,此时已经是饿得想啃树皮了。于是豆妈每天在小摊上买香酥饼,小饭桌的阿姨曾经说过油不好,但是,我们还是没有重视,为什么?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我也知道,也曾说过豆妈,但是我妥协了。尽管不敢确认是地沟油,到那时至少有疑惑。我曾经嗲者怀疑的心理去过他们的作坊,看看大桶里的油也是不错的!后来,也就是2010年3月10左右,媒体上公布地沟油的事情。我先教豆豆认识了地沟油的危害,并添油加醋说了恶心的制作过程。效果很好,豆豆再也不吃妈妈买的小摊上的油饼了。事情是这样的,孩子饿,咱可以找个放心的方法来解决饿得要肯树皮的现实问题。(大开眼界的地沟油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715850100h4s6.html?tj=1

  

   其实还有很多的生活习惯甚至是观念,在影响和威胁着我们的孩子,比如:厨房里的剩菜不加盖子就放在台面上,晚上蟑螂美餐并下崽后,明天我们接着用;熟食裸放在冰箱里;烂掉的苹果不舍得吃,消掉烂的部分再吃;用一次性塑料餐盒在微波炉里加热后家人一起吃;带孩子去肯德基麦当劳;经常去超市买鸡吃(我们家保持12年没主动买过鸡吃),尤其是肥肥嫩嫩的鸡大腿,丰满富有弹性;在超市听到打折商品就“头插蜜罐里”,其实都是快要过期的食品......等等。这是中国人必须的生活状态么?的确,好的生活习惯与经济是相关联的,但不是绝对的对等,是观念,是自我保护的观念。为了孩子,也要多多注意。尽管我们做不到美国封发达国家的生活品质,但是,有一条就够了,那就是,只要意识到了或者被人说到了,就要改。如果地沟油事件出来了还要去路边摊去买不太放心的酥油饼,那的确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感觉有启发就支持俺一下  美国教师10招教出自信学生(图)  

美国教师10招教出自信学生(图)

                   投票后,查询结果在这里: 2010草根名博(视觉类和时尚生活类板块)

 

 

受益匪浅的育儿教育:

配好“挫折教育”这道菜

挫折教育,就是运用正确的方法,有意识地利用或者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于挫折的体验,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以前孩子成长在缺乏鼓励的环境里,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自信。当大家意识到了赞赏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后,我们的孩子又整天被“我能行”、“我最棒”这样的话语包围着,让幼小的孩子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没有人比自己棒。其实,过度的自信反而变成了自负。

如果孩子不经历一些小的挫折,将来很可能无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变得脆弱且不堪一击。但是与此同时,家长们也担心一个问题,就是挫折教育会“挫折”孩子的自信吗,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吗?

其实,挫折教育就像妈妈烧的一道菜肴,主料、配菜和佐料都选择恰当、分量适宜的话,就能让孩子开心又健康。正确适度的挫折教育既能够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还能够让孩子体会到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一道营养全面的“挫折菜谱”

主料:挫折体验

挫折教育这道菜的主料就是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让孩子体验挫折的感受。挫折的体验孩子不一定会喜欢,可是就像孩子不喜欢吃的很多有营养的蔬菜一样,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让他们试试。

*做法:

1. 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建设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里,家长要潜移默化地让孩子间接地接触和感知挫折,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比如,你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看《狮子王》,给孩子讲讲《汤姆历险记》这样的小故事,可以用夸张的语气来描述故事中主人公遇到的苦难,同时要激励孩子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们的勇敢。这些虚拟而生动的挫折方式能让孩子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让孩子了解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它们不能胆怯,要勇敢地面对,才能收获那份成功的喜悦。从故事中体验困难和挫折,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建设过程,家长要陪伴孩子一起走哦。

2. 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挫折

孩子系不好鞋带,爸爸妈妈帮;孩子和伙伴发生矛盾,爷爷奶奶护;孩子和表哥表姐抢礼物,一群人帮衬。试想,这样一个事事顺心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那么顺心吗?如果,作为家长的你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帮手”,那么赶快撤离这样的“帮手队伍”吧。因为,这样才能让你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免于处处碰壁。

让孩子自己系鞋带,在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天大的”困难,但是让孩子自己一个人面对这个困难,他就会学着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品尝失败后,再想其他办法,最后解决问题。当孩子骄傲地把小脚丫伸出来向你“炫耀”他自己系好的鞋带时,想必这份喜悦和自信是其他东西所无法取代的。

3. 小小“刁难”一下你的孩子

除了一些自然的困难情境,家长有时候还应当刻意地“刁难”一下孩子,以此提高孩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长不要立刻就答应,而是延迟满足,这个过程能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从而知道任何事情都是来之不易的。在与孩子相处或游戏时,设置一些小困难,不要处处顺他的意思,让孩子初步体会人和人之间会存在摩擦,在人际交往中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挫折。

佐料:挫折程度

我们都知道要烧出一盘好菜,除了新鲜的原料外,烧菜时的调味料也很重要,它可以把菜变得有滋有味,也可以让菜变得难以下咽。挫折教育到底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推动孩子向前发展,还是“挫折”孩子的自信,关键在于这个调味料的量,也就是挫折教育度的把握。

* 做法:

重视,不重压

良好的挫折教育必须建立在恰当的教育程度之上。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考虑两个因素——孩子的年龄和他的承受能力。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水平都不一样。另外,每个孩子由于性格、环境的不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一些孩子会比较敏感,或者对某个方面的承受能力很差,家长就不应当一味地为了培养孩子的坚强而牺牲了孩子的快乐与健康。由于挫折教育过度而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例子不胜枚举。

林林是个身体较差的孩子,爸爸为了锻炼他,常常要他跑1000米,这对一个6岁且身体素质较差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林林常常跑了300米就气喘吁吁、脸色煞白,他爸爸还要严厉地批评他,久而久之,林林身体没见强壮,性格却变得很孤僻,私底下还出现了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比如砸家里的东西等等。

其实,就像烧菜时不能把一罐盐都倒进去一样,过于苛刻和频繁的挫折教育不但没有帮助到林林,反而让他更加虚弱和孤僻,才会用砸东西这样的不良方式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家长在挫折教育中要把握适度原则,不要为孩子设置“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配菜:鼓励和榜样

只用主料和调味料烧出来的菜,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如搭配一些合理的配菜,不仅色彩丰富,营养也更加全面均衡了。鼓励和榜样的作用,就是挫折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配菜。

*做法:

自己为孩子做榜样

孩子的思维很直观,周围的人和事会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在挫折教育中,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家长首先就要以身作则。当你自己面对挫折时,就要从容对待,让孩子感受到你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你不妨当着孩子的面说一些给自己打气的话,别小看这几句自我鼓励哦,孩子从你身上能学到自我鼓励和平和的心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