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溪书声】《又绿芭蕉》首发式在石门召开
(2023-08-14 12:00:22)
标签:
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桐溪书声 |
7月27日,周四,晴。下午,随政协文史委的车前往石门参加《又绿芭蕉》首发式,先至缘缘堂参观,遇杨子耘,说已来了几天,协助央视拍摄《百年巨匠》丰子恺篇。随后众人拥着钟桂松、方士荣、鲍复兴一同观展。于漫画馆前合影后前往漫画村农业科创中心参加新书首发式。活动由颜磊强主持,鲍复兴第一个发言,表达了感动和感谢之情,书稿前年已写好,原计划明年出版。今年是丰子恺诞辰一百二十五年、缘缘堂始建成九十周年,时间点有意义。在缘缘堂始建成八十年时也出了《缘缘堂印谱》,以此表示自己对丰子恺的崇敬和思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机构改革后调到文化局,具体分管茅盾故居、缘缘堂和君陶艺术院的建设工程,所谓的“三只金凤凰”,前几年写了《流光记忆》,和这本一样,都是资料的堆砌。人的记忆不可靠,写作参考了工作笔记和日记,尽量把当时的情况写下来,尽量把资料放进去,是历史的记录,自信作为史料还是有一点价值。自己的专业是机械制造,画图纸,文字功底不扎实,感谢责编和各位参与审稿的朋友。宋雪君、杨子耘、钟桂松、方士荣、顾春梅、颜剑明、王士杰、谭晓杰和春锦也先后做了发言。陈炳荣总结发言。钟桂松和陈炳荣均提议,继续把修复茅盾故居的内容写出来。方士荣说自己是见证者,摘果子的人,开幕仪式上去剪裁、揭幕,沾光了。回忆曾在省委工作会议上介绍文化建设经验,发言被整理为《文化也是生产力》。自己也是学工的,当时来做县长主要抓经济建设。后受到老鲍、钟桂松的影响,文化上也做了一点工作。从书中得知,重建工作也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曲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可用的资金只有两千多万,虽然当时我不知道《护生画集》要捐赠给桐乡的事,但说句真话,即使知道,也不会同意的。好在是捐给了省博物馆,老鲍后来不是又去做了副馆长吗!王士杰说到“百年无废纸”。春锦也谈了几点感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