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溪书声】说到《潞河督运图》,首先要介绍该画的策划者冯应榴。
(2022-09-03 13:39:06)
标签:
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桐溪书声 |
8月24日,周三,晴。《中华读书报》今日刊发郑学富所作《从<</span>潞河督运图>看古代漕运盛况》,其中写道:
说到《潞河督运图》,首先要介绍该画的策划者冯应榴。
冯应榴(1741—1800),字贻曾,号星实,晚号踵息居士,浙江桐乡人。冯应榴自幼秉承家学,博闻强识,才华横溢,尤潜心于诗学研究。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举,次年(1761)进士及第。历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四川学政,先后出任湖北、山东、京师顺天府的考官或副考官,又累迁至吏部郎中、御史、通政司参议、鸿胪寺卿、江西布政使。他为人仁厚,刚直沈毅,为官清正,遇事敢言,曾平反冤狱。沉浮仕途30年,曲折坎坷,屡蹶屡起,所任大多有政绩。乾隆四十一年(1776),冯应榴以吏部考功郎中的官职出任通州坐粮厅的差使。通州坐粮厅隶属户部,职掌自天津至通州的潞河(北运河)漕河治理、漕粮验收、水陆驳运、征收运税、河畔杂课、仓廒修缮等诸多事务。清朝政府规定,通州坐粮厅每任二年,事毕仍回原部任事。
冯应榴上任后,恪尽职守,经常到潞河巡察漕运,每当看见河中船舶迤逦,帆樯林立时,他就想到老家河流纵横,船只运输繁忙的情景,又想到只有江南老家粮食丰收了,才能有大批漕粮千里迢迢、源源不断地运至京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又看到潞河两岸店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繁荣富庶,想到了为官者的责任。于是他便萌发了将潞河漕运盛况记录在案的念头。为实现这一愿望,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友、画家江萱,便修书一封,邀请江萱前来通州参观写生。
江萱,镇江人,乾隆时期画家,善山水、风俗。江萱应邀来到通州,眼前的情景令他大吃一惊,没想到位于北方的通州城竟胜过江南水乡,河道纵横,水波荡漾,漕船首尾相连十几里,风帆高扬,两岸衙门、商号、钱庄、寺庙、商会、官仓等布局错落有致,街市上车马川流不息,人头攒动。入夜,一河渔火,丝竹之声悠扬,夜不罢市。他信步河畔,大街上商品琳琅满目,各种风味小吃的香味随风飘来。江萱兴奋不已,创作灵感陡然而生,他铺卷执笔,挥毫泼墨,一幅流传后世的长卷诞生了。该画气势恢宏,风格写实细腻,绘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各类船只共64条,有的扬帆离岸,有的落帆停泊码头,拉纤的,卸货的,推小车的,清晰可辨;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各种人物共计820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每个人物、景象,都安排得疏密有致,恰到好处,极富生活气息。
冯应榴欣赏后也是感慨不已,于是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一篇长跋《自书潞河督运图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