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范进:不要迷恋哥,时代不同了

(2010-09-04 19:38:38)
标签:

考研

就业

高分低能

田舍

范进

杂谈

分类: 青葱校园

  范进:不要迷恋哥,时代不同了  朋友拿给我一张报纸,是八月的某期《文摘周刊》。朋友说是专让我看其中一篇《42岁农民工硕士就业之殇》的文章。一看这题目,我心领神会,朋友是要用这农民工硕士的事例让我为前些年考研不成而庆幸。考研不成应该庆幸,不然毕业后还不定有现在的这份工作呢!

    文章主人公叫滕振国,第一学历高中,自学数载,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一度轰动全国,然而毕业之后的他又回到了原点:江苏技术师院后勤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中心当图书管理员。劳动关系和考研之前一样,月薪1850。尽管他自己说“我不后悔读研究生”,但面对自己对知识的信仰在被撞击的四分五裂的这一现实,面对妻子对他当初选择的埋怨,他已经深刻认识到“考博已经没有现实意义,毕业之时年近半百,谁会要我......”

    农民工硕士的例子让我想到了《儒林外史》里的范进。据说范进目前已经被广大考生敬封为“考神”,位列仙班。许多虔诚的考生对他每日一拜。小说里范进中举时候已经五十四了,金榜题名之后即可风云于官场。而今,大龄考研一族,怎么就成不了范进第二?我想个中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时代不同了。范进:不要迷恋哥,时代不同了

    范进生活在明朝时期,八股取士制度盛行,长达千年的科考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几乎全社会都沉浸在“科考热”中。所以在胡屠户的眼中,张乡绅是天上的文曲星,在众人的眼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范进患的是富贵病,没有一个人敢说它是疯子。“学而优则仕”规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条鸿沟,越过了这道鸿沟,则顷刻风光无限,终生荣华富贵。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时代,中举带来的天壤之别的变化着实令人羡慕和神往。中了举,人却喜极而疯。范进就是这样的典型。

    已经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日新月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书学习早就不是成才就业的唯一通道。对滕振国出现就业难这一情况,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原因存在的可能性:

    一、读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我们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育不能只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要学生不能只读死书,更活学活用。平时教学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考试试卷也要尽量让分数体现出能力。不过想想,既然能考取研究生硕士,那研究生考试的出卷人肯定不承认自己出的试题不能检查出考生的素质,不然研究生招生岂不为高分低能的考生提供了高学历的便利?就读大学及其导师也不会承认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废品”吧!然而,农民工考上了,我们还能说他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吗?

    二、娱乐至上的时代不重视知识。

    既然滕不在“高分低能”之列,不是高校造就的“废品”,那原因就只能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人才、对知识的漠视。想想凤姐之流凭着自己的丑脸加大言不惭都能火起来,可学富五车的滕振国却遭到冷落,这个时代岂不就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娱乐至上的时代,在“注重综合素质”“注重情商”的幌子下,就有了大学生社会打工、兼职的热潮;就有了李咏“大学毕业还是处男,大学算白上了”的论调。

    三、人情世故的社会难辨别良莠。范进:不要迷恋哥,时代不同了

    随着近些年大学扩招,学历贬值加速。拿到高学历除在校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函授、自考、夜校甚至办假证等多种途径。至于谁的能力强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可能在这方面能力强些就在那方面能力弱些,看你怎么去看怎么去用。既然学历大家都有了,能力主要看用人单位。于是面试很重要,于是人情很重要,于是“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也就成为事实。学历相同,爸爸的“能力”却不同。这样以来,“用之则如虎,不用则如鼠”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农民工硕士,实在难得,可42岁再就业,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今天,“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感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时代早就过去的同时,我不禁要问:教育和社会到底谁该为此买单?眼看一年一度研究生招生报名又要开始了,提醒想靠提高学历改变现状的大龄考生在准备报考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现实,权衡利弊。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你不会再有范进的所谓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