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盖,《水浒传》中梁山第二任领导人。原籍山东郓城。
与吴用、公孙胜等人智取生辰纲事发后,幸得宋江通风报信,在石碣村打败前来拘捕他们的官兵,投奔梁山泊入伙。因梁山泊时任寨主王伦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他为寨主。后在攻打曾头市时,被曾家教师爷史文恭用药箭射中面颊致死。从出场到去世,晁盖给我们留下了为人忠厚,仗义疏财,充满正义,很有威望的印象。
说到晁盖,大家都知道他有一生死知己——宋江。晁盖窃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而第一个知道的,便是宋江。这也是宋江第一次出场的一幕(第十八回)。宋江当时完全可以忠于大宋朝廷,把晁盖拿去送官。这样做,宋江便立下大功。可是,作为晁盖的朋友的宋江却放弃了对朝廷的“忠”,选择了对朋友的“义”。使晁盖免遭牢狱之灾。私放晁盖的这件事,充分地表现出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也正因为这样,宋江在民间,在江湖,在读者的心目中都树立了一个正义、崇高的形象。晁盖上了梁山后,知恩图报,遣刘唐送来书信及五十两黄金酬谢,宋江只拿十分之一。
然而,大家在津津乐道宋江为朋友不顾个人安危,却不知晁盖之死其实和宋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晁盖被架空。
晁盖在场的时候,宋江每每对弟兄们发号施令,说话完全不考虑一把手的感受。比如当宋江当众突然宣布把扈三娘强嫁给王矮虎时,“晁盖等众人皆喜”。这说明,宋江决定这样做时,根本没有征求晁盖的意见。像这样笼络人心、把晁盖置于很难堪的境地的事情还有不少,可是晁盖毕竟欠宋江一个人情,人又宽厚仁义,不得不装着和大家一样兴高采烈,和大家一起称颂宋江。不仅具体事务,就是梁山的整体谋划,宋江也往往撇开晁盖,自作主张。宋江上山之后多次阻挡晁盖参加各种战事,大揽战功树立威信。每次出征前用一句:“哥哥山寨之主,不宜轻动。”就让晁盖在家坐地。到最后每次宋江出战,大小头领皆曰:“愿随哥哥前往…”,宋江已经是梁山泊真正意义上的大哥。大家别忘了,宋江带一帮弟兄上山时候,可是有言在先,将来排座次要按“功劳大小”的啊!所以,就是一个非常宽宏大量的人,面对宋江的争强好胜、功高盖主也不会没有感觉。晁天王,应该很郁闷。
晁盖被出征。
自从宋江上山之后,江湖上但闻宋公明不闻晁天王。很多好汉上山时都说是去投奔宋公明哥哥,这样入伙者多向宋江,晁盖嫡系只剩刘唐阮氏三雄等几个人。此时晁盖实际上已经指挥不动手下大部分兄弟了。这时有人投奔梁山,要送给宋江马匹作为见面礼。有人把要送给宋江的马被抢了。既然投奔梁山,见面礼就应该送给老大晁盖才对。这可见当时宋江在梁山上的威望。晁盖“终于愤怒了原因就在于晁盖不满于宋江专权,要亲自带兵去打曾头市。然而晁盖点兵的时候两边没有一个好汉自愿前往,去作战也没带军师(此时吴用完全服务于宋江)。《水浒传》第六十回写道:晁盖忿怒,便点起五千人马,二十个头领相助下山。其余都和宋江保守山寨。如此性急,草率下山,失败已在情理之中。
晁盖被射杀。
到底晁盖是不是史文恭射杀的?这个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我们不能因为箭上刻有“史文恭”三个字就断定凶手就是史文恭。这里疑点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曾头市根本就没有杀死晁盖之意。
《水浒传》第六十回中的这样一段文字:戴宗前去曾头市探听,去了三五日之间,回来对众头领说道:“……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扎下寨栅,造了五十余辆陷车,发愿说他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俺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梁山出兵攻打曾头市前,曾派戴宗前去曾头市探听情况。戴宗从曾头市回来之后,对探听到的情况作了如上汇报。从戴宗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曾家五虎执意与梁山为敌,但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在战场上杀死梁山好汉;相反,他们只想“生擒”、“活捉”住梁山上的全部头领,然后用陷车解送到东京去请赏。
二、晁盖被箭射时候,作者没写史文恭出场,而且史文恭也不可能出场。毕竟史文恭是曾头市的主将、教师爷,一般来说应坐镇中枢指挥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怎么可能跑到一线去当射手?如前所述,曾头市一心只想“活捉”、“生擒”包括晁盖在内的梁山好汉,史文恭有必要用毒箭来射杀晁盖吗?施毒从来就不是什么光明磊落的行为,史文恭武功出众且自命甚高,他会使用这样的下三滥手段吗?
三、晁盖被箭射后,没有及时予以救治。乱军之中,晁盖被箭射中,其他人竟安然无恙。而且事发之后,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呼延灼道:‘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就常理而论,晁盖是梁山的最高统治者,他中毒箭之后想回山寨进行治疗本来是不需要经过宋江的同意的,然而呼延灼却坚持认为没有宋江的军令就不能回军。呼延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合理的解释是:呼延灼是宋江的亲信,他想尽量拖延时间,以耽误对晁盖的救治。几个时辰之后,戴宗传宋江话可以回军,于是林冲连忙把晁盖送回了山寨。晁盖回山寨后,病情已变得相当严重。然而守在晁盖床前的宋江除了啼哭、亲手给晁盖“敷贴药饵,灌下汤散”外,并没有去请名医安道全。
到底是何人杀了晁盖?我们只能推测了。但是晁盖临终的“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足见得他并不想把梁山之位传给宋江。是认清宋江人品,还是政见不一,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吧!宋江后来为人到底如何,我们从卢俊义、朱仝、秦明等被上山可见一斑。已经利欲熏心的的宋江一心要谋个“忠义”的虚名,最后自己临死连最忠心自己的李逵也没有放过。作为“招安派”领导人,他终究没有如愿地用众家兄弟的血染红自己的顶子,只能在蓼儿洼的地下希冀来生再着官衣了。
“敢笑黄巢不丈夫”,扪心自问,你宋江比得上黄巢吗?可叹忠厚仗义的晁天王,最终还是体面地死于这位曾经舍生相救的知己的阴谋之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