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中的周庄,的确可以用风姿袅娜来形容。黑瓦、飞檐、方砖、木窗……都倒映在雾气里,清一色是明清两代的老木楼,黛瓦粉墙,高低掩映,穿竹石栏,别有意境。
临河的小楼大都敞开纤柔的窗子,窗外杨柳焕发出的嫩绿在水面上映出一圈一抹的绿意。窗内的吴家少女凭窗远眺,浑然一幅美伦美奂的水墨淡彩……
晨的云雾――周庄水乡之韵
天刚放晓,我们一行晨拍周庄,来到街上,就看到别有一番景象:黑色的瓦,白色的墙,一扇扇古老的窗,桥下潺潺的河水,两岸抽出新绿的杨柳倒映在水上,远处薄薄的雾,像为整个古镇挂上一层淡淡的高调。拿起相机,随便一拍,就是一副美丽的画面。真让人流连忘返!
http://s10/middle/623707e7g8394b9608b49&690
黛瓦粉墙,高低掩映,经雾气润湿,使人有种身处云雾中的不真实感,我们也有走如怀旧年代的心情
云雾中的周庄,的确可以用风姿袅娜来形容。黑瓦、飞檐、方砖、木窗……都倒映在雾气里,清一色是明清两代的老木楼,黛瓦粉墙,高低掩映,穿竹石栏,别有意境。经雾气润湿,似拂却岁月风尘,越发显示出黑白色彩的组合所形成的沉着与强烈。漫步在湿湿滑滑的青石板路上,雾气朦朦胧胧地罩着整个古镇,使人有种身处云雾中的不真实感,我们也有走如怀旧年代的心情。
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周庄的民居,单体上以木质结构、两层厅堂式为多,房子大多临河而建,经年历月,墙头杂草摇曳依然,而木质的门板、门槛、窗棂,大都被风侵雨蚀得斑驳不堪,却也因之添了几分时间的沧桑与厚重感,它们连同那些重重叠叠院落里的老屋、老树、老人一起,构成了一幅怀旧的画面。
雾气带着淡淡的氤氲,周庄的水路上可以听见吴侬的软语轻言,可以看到杨柳细腰的吴地女子手持瓦盒走出家门。临河的小楼大都敞开纤柔的窗子,窗外杨柳焕发出的嫩绿在水面上映出一圈一抹的绿意。窗内的吴家少女凭窗远眺,浑然一幅美伦美奂的水墨淡彩。
http://s2/middle/623707e7g8394c4971a11&690
摄影师拿起相机,随便一拍,就是一副入诗的画面--让人流连忘返
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
走上桥顶,看着小巧曲折的小河,偶尔有一叶小舟轻轻地缓慢漂来,上面两个人打着油纸伞,悠闲地坐着,船儿一摇一晃着,摇船的老人穿着老蓝布的衣裳,戴着斗笠,画面像油画一般地美。
周庄的出名始于古老的双桥入了现代人的画。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静静的小河和小河上的桥成了众多习画人的写生对象。路边众多小店中,卖画的也许是最多的,不大的小镇中有几十家。拍摄到一位北方的先生,画着周庄静静的小桥和古老的屋,画师便是店主。每一幅都不尽相同。与画师聊天,知道他居然是长春人,来了,住下,开爿小店,以画养画。
http://s2/middle/623707e7g8394be06e771&690
周庄呵,是什么让人们亲近你、留恋你, 最终舍了自己的家
渐渐的,人开始多了起来,老街两旁的店铺也一家家的卸下了店门板,老板和伙计们有的在熟练的整理着店铺,有的则依在一旁休息,可能是等游人多了再亮出那热情的吆喝。那些停靠在岸边的乌篷船也一艘艘的往游艇码头划去,木浆劈开水流,绽起了丝丝水花,一波波的向河边散去。陆陆续续有一拨一拨的人象鸭子似的赶来,带着生气,带着欢声笑语。周庄又开始了以往的喧哗。
我抱着周庄云雾,周庄云雾抱着我。心在温柔的周庄里软了、化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