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总能以猝不及防的方式,让我们瞬间理解了其中的意味,让我们体验了人生无言的心事与激情,就像音乐的强烈总是能盖过日常生活的平庸琐碎一样……
音乐是我们心头的愿望
音乐的独特风情运用在电影中,经常能制造出绝佳的效果,或浪漫、或热情、或俏皮、或温馨、或沧桑、或无奈……配合着不同的画面,营造出不同的感觉。
http://s2/middle/623707e7g7c5807b84cd1&690
《廊桥遗梦》是一部隽永温馨的爱情电影,导演在影片中选用了多首极为动人的爵士乐曲,黛娜·华盛顿演唱的“Soft Wind”以及“I'll
Close My Eyes”、“Blue Gardenia”都贴切表现出电影的情境。艾拉费兹杰拉演唱的“I Love
Paris”充分表达了《情定巴黎》的浪漫感觉。60年代的名曲“Come Rain Or Comne
Shine”在《远离赌城》中发挥了极度渲染的功能,由乔威廉斯娓娓唱来,更添酒鬼与妓女两个社会边缘人无奈的痛苦心境。《春光乍泄》开场由巴西女歌手卡耶塔细柔演唱的“Cucurrucucu
Paloma”,曲间闲适的风情呼应剧情,带有颓废的美感。
http://s10/middle/623707e7g7c5812495399&690
电影《费城故事》里的律师原来是打算上门推掉艾滋病患者的官司委托,他站在窗外,敲门,他的委托人,那个善良的青年正在听歌剧,没听见敲门声。歌剧的声音放得很响,并渐至高潮,是一段女高音的咏叹调,青年完全沉醉在那高亢激越充满博爱意味的旋律里,他在原地辗转,他满脸通红,他跟着女高音一起高唱。律师站在窗外,听得呆了,看得呆了,他一路叫着“天哪!天哪!”回到家里,他告诉妻子他接下这个青年的委托了,不再拒绝。是音乐,让他理解了,走近了这个善良无辜的艾滋病患者;是音乐,给了律师人道主义的强大支撑。
http://s2/middle/623707e7g7c581b2e6591&690
由惠特妮·休斯顿扮演女主角的电影《保镖》中,片子演到最后,即男主角将离开女主角远去他乡时,那幅送别的画面中忽然传来一阵比电影中任何一个镜头都更为感人的歌声,她缓慢地游离于画面然后是音乐之外,最后只剩下一个仿佛是天堂里传来的声音在反复吟唱……
http://s4/middle/623707e7g7c58228ef453&690
看过《泰坦尼克号》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后,相信许多人为沉船坚守岗位的乐团感动不已。事实上在泰坦尼克事件中,担任乐团的White Star
Orchestra(白星号管弦乐团)的确在沉船之际,仍然坚守岗位,在甲板上以音乐安抚面临大劫的旅客。船上的2228名乘客,只有705位生还,当然不包括White
Star乐团,存活的乘客们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衷心感谢该乐团的音乐带给他们求生的勇气,而这些珍贵的音乐,终于在将近一世纪的电影里,得以浮出水面。
http://s10/middle/623707e7g7c582c66a849&690
http://s16/middle/623707e7g7c583230d36f&690
电影里的音乐,总是以猝不及防的方式,让我们瞬间理解了故事中的意味,让我们体验了人物无言的心事与激情。《简爱》、《教父》、《英国病人》、《爱情的故事》……音乐的震撼总是强大过画面的感染力。就像音乐的强烈总是能盖过日常生活的平庸琐碎一样。音乐高高在上,超越凡尘。
曾看过一部欧洲电影,片中有一个葬礼,那葬礼到处放置着鲜花,大家着装随意,有音乐轻快流淌,还有一架被奏响的钢琴。因为音乐的作用,那样的场景就不像是葬礼,倒像是送一个人去远行。虽然大家也有淡淡的忧伤,但间或有微笑闪过,决不悲恸。在互相碰杯的动作中,你会感觉,那远行者会回来,不管他走多远,身上披雪,肩上蒙尘,他会回来。
也许,音乐是我们心头的愿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