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串”
(2012-02-22 22:23:42)
标签:
小学数学课堂论文杂谈 |
分类: 艺海存珍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串”
集贤里小学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动才能完成预定学习任务。而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尤其是内容相对枯燥的计算课更无法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持久。如果我们把内容设计成相关联的一组情景将整节课链接成“情景串”,即整堂课中围绕着一个主题的大情景来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分别设计在相联系的情景的各个环节中,形成情景------“情景串”,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又有着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还计算教学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背景,增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与联系, 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所学知识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从而防止学生“注意力疲劳”,有助于营造“动态生成”的课堂。下面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说一说我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是怎样进行“情景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
一、动态的情景串来源于静态的主题情景图
实施情景串教学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教材在编排上明显的是文字叙述少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幅幅生动有趣、五彩缤纷的主题图嵌入我们师生的视野,也同样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正是这些将一幅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主题图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新鲜的生命,使我们的情景串教学有所依托。充分挖掘主题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相对独立的故事或活动演绎“主题图”情景,把丰富的情景画面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丰富的情景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例如:教学“表内除法(二)”的第一课时,例1给出了学生庆祝节日的主题情景图,而配备的练习1——4的主题图分别是小猴爬竿、小兔采蘑菇、小鸟送信、小猪吹泡泡。而低年级学生对静态信息窗的兴趣持续时间过短,相对独立的主题图使课堂显得过于松懈,往往呈现出一节课的前半节学生兴致高昂,而后半节却死气沉沉现象,于是我尝试着把静态的、相对独立的几个信息窗转变为一个动态的连贯的情景串。把整节课设计成以学生喜欢的“庆祝六一”为主线,通过“布置联欢会场”(例1的教学内容)—— “参加快乐的游园活动”( 练习1——4的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情景一:布置节日的教室(教学例1)。“今天是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你们高兴吗?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要把教室打扮一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呈现)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根据信息窗提出问题串,探讨计算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因为要解决问题才有了计算,计算是伴随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情景二:游园活动“盲人问路”(练习1)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参加六一节的游园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呢?盲人问路的游戏规则:一人蒙眼随意指题,其他学生参与计算。
情景三、情景四、情景五分别是游园活动“小猫钓鱼”、“水中捞月”、“吹泡泡”,相对应的是练习2——练习4。
通过对教材的有效调整,把静态的信息窗变为动态的情景串,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以图画、操作、语言等形式为载体,潜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游戏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去计算,使他们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动态的情景串来源于贴近的生活实践
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以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景,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践活动情景贯穿起来,编排成“情景串”。
例如:《表内乘除法的练习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情景串大背景:星期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情景一:出发前,班长清点人数。 师:我先请班长清点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来了几组?(6组)小 朋友看一看每组有多少人?(4人)师:板书:一共6组,每组4人。师: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情景二:开始出发,如何租车?课件画面:停车场里停有一排排汽车,标明每辆车限坐3人。请学生提出:“租用几辆汽车?”的问题。情景三:来到游园门口,准备买票,教师要求按组买票。课件画面:游乐园门口,张贴有游客须知及门票价格(每人2元)。请学生提出:“每组购买门票要用多少钱?”的问题。情景四:进入游乐园,设计了各种游乐项目及游览路线。课件画面:游乐园内各项游乐设施的价格及相关规定均按组活动,购买入场券。情景五:休息,到游乐园内的食品超市购物。课件画面:游乐园一食品超市内,矿泉水2瓶6元,汽水每瓶4元,面包5元一个,小火腿肠3元一根等数据,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并解答。在以上一连串相关的情景中,有明、暗两条线,明线是游览,暗线是“观察画面,搜集信息——根据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计算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动脑,踊跃参与,在看似游玩的过程中,既巩固熟练了表内乘除法,又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节课,始终围绕“游览”这一情景而展开,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情景,引发一环又一环的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学习活动之中。这样创造性地巧构情景串,将计算的内容、知识与技能溶入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具体现实的生活场景中,改变了传统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串”中,学会应用数学思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计算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动态的情景串来源于生动的动画故事
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的。动画故事是小学生的最爱,充分利用动画故事的情境,能使小学生的思维被启迪、开发、激活。对来源于动画故事的情景串会促进小学生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是一种催化剂,使计算教学跳出纯粹为计算而计算的技能训练的老路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算用结合,使课堂充满生机。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用数学》时,上课伊始,我就以“森林里的早晨”那美丽的画面、鸟儿的叫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整节课设计了带学生去郊游在大森林中与各种动物交往的情景串,巧妙地把教材中两数求和的加法和求剩余的减法的例题、习题有机地串联了起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愉快的旅途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学、学中乐。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形成了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促成了认识活动的探索化、动态化和情感化。
再如:第五册第六单元中《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我尝试着把静态的、相对独立的信息窗改变为以学生喜欢的《西游记》神话故事为主线的一个动态的情景串。情景一:(例5主题图)王母娘娘要过大寿,她派7个仙女到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仙女们到蟠桃园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树上大个的仙桃一个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禀报:“大个的仙桃都被孙悟空偷吃了。”让学生列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情景二:(例6主题图)小朋友,吃了蟠桃真的能长寿吗?(不能)是啊,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应该像这位老寿星一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老寿星每天要在公园步行3圈,每圈508米,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吗?想一想,要算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怎样列算式?学生探究算法,得出: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里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如果没有进位,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情景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现在正是小朋友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我们一定要参加体育锻炼,你们瞧,聪聪就要去参加智力长跑了,我们也去参加好吗?(具体练习略,在以下闯关练习中渗透了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
这一情景串的创设亲切、简单、自然,让学生在生动的动画故事情景中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学生在听故事中练习,在故事中学到知识,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直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四、动态的情景串来源于有趣的游戏活动
来源于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的情景串特别适用于计算练习课与复习课。计算练习复习课,大家都无所适从,要不一题一题做练习,要不分类做练习,的确枯燥,不知不觉成了我们数学老师心中永远的痛。对于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单纯地出示练习复习材料让学生直接练习,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简单回炉上,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根据练习复习内容,用情景串将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升,枯燥的练习复习课就会变得有趣有益。
例如:第三册数学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复习课,
整堂课我设计了三个阶梯式情景游戏。游戏一:“比比谁取到的收获卡多”,要求任选一张收获卡填出并贴在黑板上,对的为优胜者,主要是归纳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法则。学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如我学会了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
“情景串”的创设,应是充满计算课堂的整个时空,只要有计算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计算背景,它应当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应当在学生整个的计算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为支柱,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努力创设“合适的”情景串。让情景串以“数学”为支撑,让情景串多一点“数学味”,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失“数学味”,使我们的计算课堂不失“生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