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电脑城在中国走向没落的原因?

标签:
互联网马云家电实体店电脑城 |
绝大多数网友去过电脑城
曾经在重庆无比辉煌的电脑城,你去过吗?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来看,77%的网友去过电脑城,仅有23%没去过。
绝大部分受访者去过电脑城,其实并不让人惊讶,在2006年-2010年,电脑城正处于鼎盛时,重庆几大电脑城几乎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商家忙得都来不及招呼客人。
80后是去电脑城的最大人群
在去过电脑城的人群中,哪个年龄段最多?
从调查看,80后是电脑城的主力人群,占比近5成;90后是第二大群体,占33%;另外,70后占13%,70前占5%,00后占1%。
电脑城承载着许多重庆人的记忆,特别是80后。对此酷爱玩游戏的小编深有感触,想当初读大学时,几乎每到周末都会去电脑城淘新出的游戏碟。
多数人上一次去电脑城是在N年前
虽说绝大部分调查用户都去过电脑城,但频率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43%的人最近一次去电脑城已经是N年前的事儿了,35%的人在一年内去过电脑城,而在最近一周内和一月内去过的电脑城的人加起来也才22%。
小编最近去电脑城逛了逛,或许因为是周中,消费者还没商户多。只要看见有人路过,周围的年轻导购热情得让人有些虚,感觉你要是不用上个万儿八千的,都对不起他。
奸商太多是电脑城最大的问题
曾经辉煌的电脑城为何会快速没落?按照专业人士的看法,最大的原因是电商冲击。不过重庆的网友不这么看,本期调查中,66%的网友认为奸商太多才是电脑城最大的问题,质量没保障排第二,占18%;电商冲击只能排第三,占9%;价格无优势第四,占7%。
的确,线下连锁卖场的扩张与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兴起,对电脑城的冲击非常大。电脑行业本身的低迷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电脑城的生意。但电脑城自身的问题也是不得不说的,强买强卖、以次充好、虚报配置、翻新水货…说到电脑城奸商多的问题,简直倾尽长江之水也说不完。如今网上关于电脑城的新闻,大多都与奸商有关,各种脑洞大开的坑蒙拐骗,让人防不胜防。
在这个电商卖家为了一个差评而苦恼的时代,电脑城卖家却对无数的“差评”视而不见,这样做真的好吗?
近9成网友不看好电脑城的未来
如今,电脑城的发展步履维艰,重庆的电脑城都已经开始谋求转型,朝着多元化发展。但在本次调查中,依然有近9成网友不看好电脑城未来的发展。
仔细想想,其实不难理解。网友去电脑城,无非图3样:品类、价格、体验。可如今,在品类齐全和价格优惠上,电脑城难与电商竞争;在体验服务上,也比不上线下各大卖场;外加少部分奸商胡作非为导致口碑低下,消费者不看好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电脑,电脑城还能卖什么?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问题,除了电脑,电脑城还能卖什么?目前电脑城都在谋求转变,效果如何还有待考察。
不过不管卖什么,电脑城现在最该做的,是早做规划,剔除不良奸商,改变消费者对电脑城坑蒙拐骗的不良印象。诚信,乃立身之本,诚信都没了,也就什么也没了。
电脑城何去何从,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端木判语:
电商“马云们”的分流和地产商“王健林们”的火上浇油也许是实体店退潮的两大原因,但绝不是内因,主因。
此前,大渝网的一项调查显示,66%的被调查者认为“奸商”才是电脑城没落的主因。所谓的奸商,也是在电脑城招商式经营,管理不规范不严格,执法部门不作为,租金涨费用升利润下降等多种因素下,小商户主观意识上和客观结果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强买强卖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有发生,以至于消费者以“奸商”称之,“逃离”电脑城。
但另外一个问题是,电脑城没落,“奸商”们去哪儿了?估计发迹于中关村盗版光碟小店的刘强东们最具有发言权。不知有没有人做过调查,有多少电脑城的商户,虽然没有成为京东,苏宁,但却成功转型淘宝店店主,平台商客户?
上个月的一则消息,从正面的角度报道了淘宝关闭18万家涉假店铺,将其打假决心昭告天下。但我的疑问是:
1、去年双十一,有多少顾客在这18万家淘宝店铺购买了多少商品,非快消类商品的售后服务权益如何保障?新闻里没有交代,我们也不可得知。
2、明年双十一或者什么时候,还会不会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打假关店,今年双十一以及关店前购物的消费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3、都说实体店退潮,实体店关店,但比起平台商(含亏损严重无法继续维持开业的正品行货)店铺动不动就几万家,十几万家的关店数量,或许也只是九牛一毛。
4、线上,线下并不是“假货”和“奸商”的分水岭,但我有一个疑问,越来越多“假货”和“奸商”都上哪儿去了。
5、购物有风险,下手须谨慎。还是奉劝广大消费者“剁手”前三思,三思,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