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周寨——村镇速写之五
(2016-04-20 21:10:06)
标签:
转载 |
周寨
老鱼
周寨是砀山县河北三寨之一。
这里说的河是故黄河。砀山境内有条废弃的黄河,黄河曾经在这里流过。现在,改道了后还是黄河,叫黄河故道。周寨在河北。和高寨,大寨并称为河北三寨。
对周寨印象深刻。小时去过。和父亲一道,去老家。老家在周寨北约2华里的于洪楼。那时去于洪楼靠步行。背着篮子随父亲步行去于洪楼要经过周寨。记忆中的周寨好像南北街,寨子南头有些树,梧桐,椿树,槐树什么的。那些树木下的房子,是草房,少有瓦房。那条南北街道,灰暗苍老。在冬季里,灰暗苍老地有些让人难忘。那时,我走过这样的街道的时候,我10岁。很长时间内,我印象中的周寨,就是那条灰暗的南北街,那些在冬季里同样灰暗的树木,那些穿着黑色粗布棉衣的村民。
周寨有所中学。在周寨西北角,周寨和朱小楼很近,几乎村庄相连,那所中学就在朱小楼。葛套曾经有许多学生在那里读书。那所叫朱小楼中学的学校,曾经是周寨唯一的中学,只是初中。葛套小学的成绩好的学术,可以参加中学的升学考试,然后去朱小楼读书。从葛套到朱小楼有20华里的路程,那时走20里路,去上学。
周寨的朱小楼就是一个梦想的地方。周寨的朱小楼是葛套许多学生的一个梦。那梦,就是那所中学。从那所中学毕业的学生,有的上了砀中,有的上了师范或者其它中专。有的回来,也当上了生产队的会计或者队长。那些从周寨朱小楼毕业的学生,穿着洋气,嘴里说话一套一套的,知道报纸上的许多新闻,还会吹口琴吹笛子,还能用算盘。而且,说话的口音似乎和葛套不完全一样,比如说国家不说GUIJIA,说清起来不说清起来而说早上。这些,都是葛套的老少爷们觉得新鲜的。觉得值得把孩子送到那所学校的去。
周寨人和高寨人一样,喜欢听喇叭。那里把唢呐叫喇叭。周寨有喇叭班子。周寨那边的姑娘嫁到高寨这边来或者高寨这边的姑娘嫁到周寨那边去,常常会有对吹的情景。那时,把案子摆到槐树下,把汽灯挂起来,村镇里便过节一样地热闹。吹《补大锅》,吹《百鸟朝凤》,吹着吹着还唱起来,唱琴书,唱坠子,唱豫剧,唱拉魂腔。那时,周寨就被这样的唢呐和歌唱覆盖着。
二奶奶的娘家是周寨人。二奶奶有个侄子,常常来葛套。我喊表叔。表叔那时一表人才,胸前口袋里别着新农村钢笔。很羡慕。表叔还会买一种墨水粉自己配制墨水。表叔口才也好,比起我这样的笨嘴不知好到哪里去了。现在想来,那表叔可以做周寨的形象大使的。表叔给我一袋墨水粉,我高兴得很。那时,我还用铅笔写字,还没有钢笔,还对有钢笔的同学嫉妒。我想总会有钢笔的,就把墨水粉藏起来。谁知后来竟然找不到了。我哭了几天。可是周寨的表叔却因为这个成了我的偶像。表叔好说一句话,这样的话在我们那里似乎也很流行。那就是凭良心。有时说成凭凭良心,有时说成拍拍胸口凭凭良心。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总是和做一件什么事情关联着。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一带,良心是具有宗教意义的一个词语,良心好像是我们内心的上帝。这是中国乡下人的内心的上帝。评良心的人都是好人。如果说一个人没有良心,那这个人就坏了,如果说良心叫狗吃了,那这个人就坏透了。表叔喜欢凭良心,表叔是个好人。能凭良心的,都是好人。
周寨还是我一个老师的故乡。我小学三年级的老师姓侯,叫侯兆孟。他在1965年在葛套教书,是我的语文老师。文革时是黑帮,曾经在葛套的代销店墙壁上用红漆刷标语,那标语是“战无不胜的什么思想万岁。”侯老师后来回周寨了,只是听说在周寨教办室,却无缘一见。到现在,想到周寨,我还会想到我的那位侯老师。
不知到侯老师可安好。
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