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流通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连锁化口碑财经 |
分类: 第三只眼看中国 |
春节回家,看望爸妈,发现家乡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首先,县城到家乡所在的千年古镇的公路拓宽了。其次,镇上的店铺林立,门头店招外立面的装潢档次、规格,给人的观感已不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再次,更重要的是,据年迈父母告知,明年春天全村2000多人都要搬到新建的新农村社区,宅基地还田,现在的村庄要变成良田千顷了。
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包括我的乡亲在内的农村人的生活,也改变着农村的商业形态和流通格局。
但是,很明显的是农村商业形态和流通格局的进化速度,远远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事实上,村村通宽带,人人有手机,家家能上网,尽管在应用上仍然有别于大城市,但信息化已经在农村先行一步却是不争的事实。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两大动力的加速,又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变化,收入结构调整,生活方式变革,需求层次升级。加上产业带转移,近郊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返乡就业,回乡创业的数量的剧增及质量的升华,我们可以预见,农村商业流通的变革浪潮将会以势如破竹的形态出现。
个人认为,农村流通网络的连锁化进程虽然早在数年前已经开始,但连锁化程度及连锁分店的经营服务水平、物流配送效率,均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1.由于地域偏远,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连锁企业总部对乡镇分店的控制力弱,商品配送率低,现场指导不足,“挂牌子,吃政策”的情况还非常普遍;2.不排除一些加盟型连锁总部自身运营不规范,甚至“卖牌子,吃加盟费”的情况;3.乡镇店店主对连锁化经营的认识尚处于扫盲阶段,不接受,不服从,不认同加盟总部的规范,指令,文化的情况还非常普遍;4.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乡镇政府对农村商业的发展、变革的理解,对乡镇门店的服务指导水平,以及工商、税务、城管、交通等县乡镇政府相关关部门的执法观念及执法水平,尤其如何打破农村流通网络连锁化最大的门槛--地域封锁,根除地方保护主义观念,都应该成为重点考量和突破的问题。
城市流通网络连锁化已经被证明是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促进行业发展;降低流通成本,维护消费者利益;形成规模化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农村流通网络连锁化进程,则是推动农村流通市场从地摊经济向店铺经济转型,充分维护农民消费者利益,切实保障农民消费者权益的必由之路和必然性选择。
另外一个问题,政府有关及连锁企业如何推动及加快农村流通网络连锁化进程?
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三、自愿是主导。相比较城市流通网络连锁化而言,自愿连锁或将是农村流通网络连锁化浪潮的主流。一方面,农村流通市场同样存在网点过剩,单店产出不高,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流通网点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口碑和乡亲人脉关系使得他们积累了相当数量的顾客群资源,甚至一些日杂百货小店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因此,连锁化与县乡镇网点的关系,不应该是消灭关系,而应该是其保持持续经营的动力,自愿性选择进化的方向。
端木清言:现任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家电流通市场研究、海外情报编译及家电流通企业经营辅导等工作。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o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