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慢病共病”的医疗管理
(2016-03-12 20:08:49)
标签:
肿瘤营养疗法健康糖尿病 |
肿瘤患者“慢病共病”的医疗管理
李苏宜
安徽省肿瘤医院(省医西区)
肿瘤营养代谢治疗科(肿内三科)
(合肥
2000年以来,人类寿命增长了4倍。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人口老龄化,更带来了肿瘤发生率和罹患率剧增的局面。随着环境因素、人口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快速生活节奏这些不良因素影响力度越来越强,临床技术提升带来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先进的肿瘤治疗理念和手段,挽救了大量的肿瘤患者,也带来了恶性肿瘤罹患率的不断攀升。
处于疾病相对稳定期的患者,多数同时身患多种疾病,鉴于肿瘤疾病本身多数无法治愈这一疾病的突出特点,
肿瘤患者“慢病共病”特点
来自于肿瘤疾病本身、抗肿瘤治疗、老年耦合疾病等,多数患者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在多线治疗阶段。多药联合应用,5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机体内部药物代谢和疗效发挥就会变得极其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产生原因多样,作用方式复杂。难以预防,容易误诊,漏诊;
似乎遵循“量变到质变”的演转归方式,患者可以从相对平稳状态,突然恶化,变化巨大且快速,猝不及防。预测难度大;
这些“慢病共病”本身还会带来并发症,将问题变得越加复杂,进一步增加抗肿瘤治疗的难度。且无相应的多种疾病背景下肿瘤患者专科临床指南遵循。
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
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
男性<7.0kg/m2,女性<5.8kg/m2来判定为少肌症
三个方面评价:骨骼肌质量的测定:CT/MRI/双能X线吸收/体成分仪;骨骼肌肌力:握力;骨骼肌运动功能:4米步速测。
肌肉减少症危害
肌肉减少症管理
营养:能量和氮量、支链氨基酸、维生素D等;
运动:
药物:
肿瘤患者“慢病共病”社会问题
医疗服务需求大,多种疾病罹患率远远高于非肿瘤疾病人群;
现有医疗机构缺少相应慢病共病管理专科,社会上缺乏过渡性医疗机构;
社会上缺乏针对肿瘤患者康复的专业管理机制;
对肿瘤患者慢病共病认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梯队缺如;
亚专科建设空缺,医学研究的投入不足。
肿瘤患者“慢病共病”学科构架
肿瘤患者“慢病共病”管理思路
“慢病共病”综合评估
对肿瘤患者行医学、心理和功能多项目、多维度鉴定的诊断过程。据此提出维持或改善功能状态的处理方法,对维持肿瘤患者的身心健康、躯体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实施者:
引入“衰弱症(Frailty)”概念
肿瘤疾病的慢性炎症、免疫损伤、神经内分泌失调、异常代谢状态均可导致衰弱症发生。了解与衰弱症相关的生物学参数可帮助及时发现肿瘤患者衰弱状态,尽早干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临床表现:
据肿瘤患者衰弱症不同发生机制,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肿瘤患者衰弱症可以有效减缓进展速度,甚至治得以逆转的。措施包括采用不同的生活方式,保持持续运动习惯,补充热量、蛋白质以及微量营养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