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的家庭心理保健
李苏宜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我国恶性肿瘤现症病人每年约200多万,肿瘤及其手术、放疗、化疗治疗可导致多种病损、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绝大多数死于复发或并发症。肿瘤治疗目的不仅是生存延长,
且要改善提高生存质量。在脱离医务人员指导的家庭保健时,肿瘤患者更应树立回归社会接受心理辅导的理念,最大限度获得躯体健康、社会回归、心理抚慰和职业能力。
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通常存在躯体、情感、社会和认知功能4个方面的负面理解,
抑郁情绪比较普遍,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紧张恐惧、绝望孤独等情绪反应,且伴有睡眠障碍、食量下降。患者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及社交活动也被彻底打乱。患者进入康复期后注重调养情志、尽快回归社会、恢复以往生活方式,尽可能大的程度加快不良心理障碍的缓和/消除是另一项主要任务。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早就强调环境对人影响,很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支持-解释-说明-理解和同情来改变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如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同事朋友之间、邻里之间、领导之间的理解支持、真诚交往沟通,都具有积极心理效应及心理治疗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正视因疾病及其治疗痛苦带来的心理缺陷这个事实,积极主动接受规范的专业心理医师的治疗和心理疏导,是帮助自己调养好情志,树立信心的有效途径。医生的做法通常是:首先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通过沟通、解释和疏导等心理治疗手段改变患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从而达到减轻痛苦、缓解负面情绪的目的。另外,
还会帮助患者提高心理沟通能力, 鼓励患者主动与人沟通, 排遣烦恼,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
使消极心理状态转化为积极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是患者高生存质量的有机组分。
肿瘤康复过程漫长,患者人性中的交流欲望、个人价值实现欲望亟需满足,有效方法就是从事一份舒心的工作,或者从事一项爱好(书法、摄影、养殖、棋艺、曲艺等)可使其情绪得以舒张,郁结得以释放,找到自我存在价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分散注意力,淡忘疾病,以及缓解经济压力,更加有效地回归社会。
注意建立与社区全科医生的有效联系。因为他们首先了解社区患者病情,
定期随访、上门服务、解疑答惑,提供基本医疗与康复指导,服务层面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常规使用药物治疗生理不适,如止痛、静脉营养、褥疮预防等等基本医疗和护理都能在社区甚至家中完成。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技术指导,
帮助患者生理、心理康复。
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源泉来自于二十余年肿瘤内科临床所见所闻,希望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了解肿瘤及其有关的医学知识,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科学的方法调理和安排生活,为患者的康复而努力。期望能对肿瘤患者的调养及康复有所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