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癌(教案)
(2009-11-07 11:54:45)
标签:
类癌教案教育 |
分类: 肿瘤内科学教案 |
类
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学教研室
一、概念
·嗜银细胞癌,又称嗜铬细胞癌
·神经内分泌肿瘤
·分布:除食管以外的所有消化系统器官、肺、胸腺等,有良性、恶性之别。
·预后判断:肿块良恶性、发展史、肿块大小、生长部位、内分泌依赖性等为参考指标,与肿瘤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数量关系不大。
·好发器官
阑尾(50%左右)>小肠>直肠>胃>结肠>肺>胸腺,其它
二、病理
·粘膜下小而坚硬结节,增大后呈结节状或息肉状
·组织形态学 腺样型
条索型
实心固块型
混合型
三、分类
前肠类癌
中肠类癌
后肠类癌
胃肠道外类癌(占 15%左右)肺及支气管、胸腺、卵巢、前列腺、喉、肾脏、皮肤
注明:临床意义不大
四、临床转归
·生长缓慢,长期存活
·好发年龄40~60岁 无性别差异
·细胞学无法对良恶性鉴别
依赖临床鉴别:
肿块最长径<Icm 良性
肿块最长径
肿块最长径
肿块表面溃疡者恶性程度高
·转移途径及器官
血行播散为主
局部淋巴结转移
五、临床表现
·少
·类癌综合征:腹痛、面色潮红、腹泻、哮喘、周围性水肿、心脏病、糙皮病
·相应的占位性效应症状及体征
六、诊断方法
·临床询问病史及查体
·影像学:CT、MRI、胃肠钡充盈摄片、胸片 、肝动脉造影
·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扫描
用于小病灶
[111铟一OTPA—D—Ph e]一奥曲肽闪烁扫描定位检出率80~90%
七、各论
·胃类癌
1型
低度恶性,很少转移,局部多发性
治疗:数目 < 5个,直径 <1cm 胃镜下电灼;数目较多或直径>1 cm标准胃癌根治术
Ⅱ型
恶性率高,易发生淋巴结、肝转移
标准胃癌根治术
Ⅲ型
高胃泌素血症引起肥大胃病,恶性率介于 I—11型之间
标准胃癌根治术
IV型
手术
·十二指肠类癌①胃泌素瘤,活性肽分泌量大,原发灶小,转移灶大
转诊率高达30~70%;及时切除,10年生存率
②富含生长抑素的类癌
③神经节细胞副神经节瘤
很少见
以上均为低度恶性,及早切除,预后颇佳
·小肠类癌
不易诊断,肠梗阻首发症状;40%病例转移灶大于原发灶;多中心型发病;1/3病例伴有胃肠腺癌,应予以警惕,手术范围要广。
·阑尾类癌
最常见类癌,好发于顶尖部,恶性度低;70~90%的肿块<1cm。(转
移率 0%);不足10%的肿块>2cm(20~85%);多以急性阑尾炎似症状发病;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 90~100%
·结肠类癌
症状不典型,常意外发现;恶性程度在所有类癌中最高;浸润性肿块
占85%;转移率高达55~63%;手术为主十化疗和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5年生存率20~50%;10年生存率10~30%;15年生存率<10%;几乎所有的转移灶都发生在肝脏
·直肠类癌
恶性程度次于结肠类癌;直径均较小;
症状:肛门出血、便秘、直肠疼痛、肛门搔痒,无类癌综合征
直径<1cm,内镜电灼;直径>2cm,标准术式切除
·肺、支气管类癌
多属良性;类癌综合征少见(2%)
·转移性类癌
多见于肝脏,其次是肺脏;病灶局限时仍以手术切除
八、类癌综合征发生原理及其对症处理
肿瘤产物 前肠、中肠类癌释出的介质为多;不同个体同一位置的类癌可产生不同的介质:
5一HT
引起:胃肠道动力↑、分泌↑、组织纤维变性(肿瘤附近组织心瓣膜)支气管收缩(哮喘)
组胺
引起:特异性潮红、哮喘(强力支气管收缩物质)
前列腺素
血管舒缓素
与潮红,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和肠道蠕动加快等有关
其 它
九、对症处理
5一HT拮抗剂①二甲角新碱(美舍吉特),有轻微血管收缩作用,
2mg
副作用大:恶心、烧心、腹痛、呕吐、倦睡、烦躁、精神错乱;用药3月后可引起腹膜后纤维化
②赛庚啶 阻断5—HT 对平滑肌的作用;
治疗腹泻,4mg
类癌症状急性发作时:50~75 mg/ ivgtt
N~S 200 ml/ivgtt,持续1~2小时
控制皮肤潮红等有效
注药是治疗类癌综合征的主药
皮质类固醇
组胺桔抗剂
H2受体拮抗剂
二药联用治疗胃类癌的潮红和低血压
5—HT合成抑制剂
介质释放抑制剂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①奥曲肽
300~1500 mg/天,分 2~3次皮下注射可减轻腹泻、腹痛、阵发性潮红的程度
②兰瑞肽
30 mg,每2周一次肌注,6月为一疗程
止泻剂
十、根治性治疗
手术
原发病灶切除
肝继发病灶切除
化疗·用于直径大于2cm类癌的术后巩固治疗
·用于肝转移癌的HAE和HAI
·药物:5-Fu 及其衍生物是首位所选药物,单药有效率接近30%
其次为CTX,链脲菌素十5-Fu可提高近期疗效,但毒性太大,对远期疗效无益
其它:ADM、DTIC、DDP、MTX马法兰等
目前公认:全身化疗可以消灭微小转移灶、减少复发和转移机会;对全身已发生转移(包括肝转移)病例同样具有治疗作用,有效率通常在40%左右。
十一、生物因子治疗
干扰素
用于复发后的消减瘤体的治疗
用于术前减少术中播散的治疗
用于术前缩小瘤体的治疗
临床上应用α一IFN治疗类癌
用法:①300万U Tiw X 8周
600万U Tiw X 8周
1200万U Tiw X 8周
间隔8周后重复,历时一年
②300万U Tiw X 12周
600万U Tiw X 12周
间隔8周后重复,历时一年
③600万U Tiw X 8周
600万U Tiw X 14周
( IFN—a一 2 a)
间隔8周重复,历时一年
有效率(CR+PR)15~64%
在应用IFN的同时,结合临床合并使用
①含5—Fu的联合化疗
②奥曲肽治疗
③HAE十HA工
④放疗
十二、肝转移类癌的治疗
·仍以手术为主
·HAE+HAI
有效率50~80%
症状缓解率63~70%
·肝移植术
因生长缓慢而为适应征
术后免疫抑制残留肿瘤生长加快
·经皮肝穿酒精固化
十三、中药治疗
个别报道使用清开灵治疗类癌综合征
用法:5%G.S 500ml/iVgtt
清开灵40ml
连用一个月
十四、类癌危象及抢救
严重的类癌综合征危及生命,包括低血压、高血压、持续皮肤充血
(潮红)、严重水泻、意识模糊、昏迷等。
0.5~1.0g 奥曲肽维持 / 24小时
(1999年收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