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从网上、朋友口中得知一些人在撰文呐喊——如果不打倒鲁迅,中国的新千年文学将走进死胡同。他们呐喊的缘由基于时代发展了,经济繁荣了,社会和谐了,阅读的空间宽广了,再不需要如鲁迅那种厚重、批判性的经典作品了。而是需要一种纯愉悦或超现实的休闲或麻醉人的文字东西。为了论证其说的千真万确,他们搜肠刮肚,找来鲁迅先生的作为生存需要而不得不谋生的一些凡人琐事,亦即陈年流水薄而大加诋毁、中伤。
这些敢于创新的新时代的闯将们可能认为,经济是中心,矛盾似乎在这个中心之外很远很远,宛若万有引力失去作用的真空带。只要不发生战争、动乱,无论你采取何种手段,攫取更大的利润,就不必去考虑矛盾的存在和激化了。我们的文学作品就可力避现实的矛盾,作家可以闭门造车,从古代帝王、神怪故事中取材,或者打着深入生活的幌子,聚众吹捧、流浪按摩房、歌厅、名胜骗吃骗喝骗乐,写些古装、魔幻、拳头、床头、鹰犬之类取悦饥饿、茫然、无奈的物质利益追逐者。鲁迅对社会、对时代、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十分关注的那份伟大责任感只能让他们自惭形秽,坐卧不安。已经麻木或者不堪生活重负的人们也未能闲下心来认真领悟医治自己病态的精神食粮的真味。这是时代的悲哀,文学的不幸!一旦当文学失去审美的趣味、教育的功能、警示的作用,就预示着这个时代、社会已非正常。它也许风平浪静,但危机四伏。我们的执政者、文学艺术家不得不冷静思考,防微杜渐,关注人性的变化,社会意识的表现状态。
老实说,此时我无法平静,当我刚才读到老婆从网上搜到的一篇题为深圳某家高级酒店人吃人的图文。在我们这个叫嚣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居然还有发展到用堕胎下来的婴儿作为壮阳补品的丧尽天良的事情,交易者那么自然大方,厨师像在做一道山珍海味那样精益求精,食客如此从容,拿着婴儿幼体吃得如此津津有味,真是骇人听闻,惨不忍睹,痛心疾首!
救救孩子!我油然想起了伟大先驱者鲁迅的呐喊,像这样的巨人能够打倒吗?面对人情的虚伪、冷漠,教育体制对中小学生的摧残、压抑,官员腐败对人民的草菅人命。人性的自私、疯狂……我们不需要更多像鲁迅这样的思想家、文学家吗?
救救良知、人性!
鲁迅先生是打倒不得的!当然,也是永远打不倒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