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的特点及对思维的影响

(2023-03-12 20:45:55)

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的特点及对思维的影响

牛湘坤



  近来在手机微信上老看到一种观点,认为汉语的象形文字使中国人主要产生形象思维,而西方的拚音文字则产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除了我前不久写的博文《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对思维的影响不同吗?》对此提出过异议外,今天针对这种观点中的某些说法再谈点看法。

  我个人曾经学习英语专业并从事过五年的中学英语教学,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语言,但凭自己的亲身感受,我认为,英语与汉语确实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优势,但汉语在组词及词汇隐含意义方面似乎更胜一筹。而在人的思维性质上,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1初学文字时,感觉英语较易,汉语较难。

 英语文字仅由26个字母组成,所以对文字中的每个字母都很容易掌握,汉语文字则难多了。

   2学文字到一定程度或一定数量时,感觉学汉字较易,学英语较难。

 当文字词汇量的掌握达到二三千字时,就会感到汉语容易英语难。有人统计说《毛译东选集》也就由二千多汉字组成。有些英语老师也许根据汉语特点说,掌握了二三千个英语单词就可以进行一般性的交流了。但根据笔者的经验:远远不够甚至掌握一两万个英语单词,还是感到交流困难。据说最大的英语词典收集了五十多万个英语单词,有人说英语单词量实际上已超百万个。英语由于单词实在太多,记忆起来感到非常困难。而巨大的康熙字典也才收录了47000个汉字。

  我们在此稍微谈谈有趣的母牛一词,汉语将字与字结合到一起就行了,可英语不是这样,它要额外地多出一个词汇。这主要是由于英语单词音节太多,因而组词相对困难,从而不得不造出很多新词。仅是“牛”的称谓,英语中就有几十种甚至近百种的称呼。并且,汉语组词仍可看出与原词的关联,而英语新造词汇已经看不出与原词的关联了。如汉语中不管有多少种牛,也不管是大牛还是小牛,公牛还是母牛,它们都是牛,观众一看字或者一听音就知道。而英语中新造词汇,无论在音还是字上早就与最初的牛无关了。如果不看专门的解释,人们还误以为是很多种新动物。这无形中给英语学习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有学者夸耀拼音文字说道,拼音文字例如英语创造新词的功能特别强,其实,英语创造新词大多是迫不得已,因为英语的组词功能实在太弱。汉语其实也很容易创造新字,但由于汉语组词功能强大,因而尽量不造新字,因为任何新字对读者都是一个新麻烦。所以就这一方面说,我倒觉得,汉语更具有优势,而不是像某些专家说的是“劣势”。

  3文字组合问题据说英语26个字母可以组成无限多的词汇,那么由此推论,二千个基本汉字同样可以组成无限多的汉语词组,根本不会存在有些专家说的汉语词汇不够用的现象。

  4语音数量问题

   有学者指出,汉语只能发出500个左右的音,而英语等拼音文字则能发出更多的音。我不知道这是如何统计岀来的,无法表示看法,因为太专业化了。或者只能说,我虽表示怀疑,但也不能反驳。就像有人说,吃了发芽的花生会患癌一样,我虽表示怀疑,但又无法反驳,因为太专业化了。我个人只能避免吃发芽的花生,但心里并不完全相信。

 不过,我个人学习英语专业的经历还是告诉我,英语语音中除了舌齿音汉语中没有以外,其他音汉语中都有。而舌齿音实际上也可由近似音代替。而且汉语中的四种调却是英语中没有,这在无形中应该使汉语发音增多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象。另外,汉语中的卷舌音zhchsh英语中好像也没有。所以单纯从读音看,也看不出哪种语言的发音多,哪种语言的发音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直观感觉

  5汉语词汇变化大,隐含意思深刻,确实可以建成独立的汉语语言文字学英语则好像无法建立专门语言文字学”,因为英语文字相对单调。

  在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中,我认为汉语词汇确实变化大,意义深刻,平仄迷人!仅就诗词写作而言,英语只能写散文诗或说自由诗,而汉语不仅能写散文诗,而且能写更为优美迷人的格律诗词。在此我还没谈到汉语对偶句及回文诗等很多奇妙的文化现象。所以汉语不仅仅包含内容美,还包含语言文字美,或说词汇美。而英语的第二项美则相对缺乏。黑格尔批评孔子的思想内容不丰富,其实孔子语言文字的丰富优美是英语等拼音母语者无法体会到的汉语词汇的特殊美,无法翻译成英文。我想毛泽东的诗词翻译成英文,肯定乏味,因为那种奇妙高深的汉语词汇的修养魅力没有了。例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种汉语造诣及其魅力岂是英语等拼音文字能表现出来的?

  汉语词汇的优美及其深刻意义足以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汉语语言文字学。中国学校有语文科目,而西方好像没有,至少不全。这无疑与汉语词汇意义的丰富优美密切相关。

  当然,汉语词汇的优美及意义丰富也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缺点——我在此只是说“缺点”,而不是“缺陷”,因为这个缺点是可以弥补的这个缺点就是使历史上很多文化人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词汇研习上,而忽视了文章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甚至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文章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词汇的优美及隐含意义上,从而严重地忽视了思想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理性思维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许英语词汇的优美程度及隐含意义程度相对单调和枯燥,使得英语母语使用者没有兴趣过多地研究词汇,从而在另一方面——哲学领域——发展较好。所以我个人甚至认为,西方理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英语词汇的过分单调不是英语词汇的丰富优美

  6两种语言对思维的作用是一样的不存在象形文字产生形象思维拼音文字产生逻辑思维的问题。这个观点由于在前不久的博文《象形文字与拚音文字对思维的影响不同吗?》中已说,故此处不复述,读者可参看前文。

  7对中国理性思维的粗略看法

 这一部分的看法是接着上面第5部分而说的。

 汉语词汇的优美意义丰富本是汉语独一无二的优势,但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优势被过度运用了。举例来说,文言文确实从某种特殊的角度表现了汉语词汇的优美,但过度追求词汇的优美导致了人们对文章思想的忽视。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文人都喜欢写只能在窄小范围流传的文言文而文言文对于思想的表达与流传,尤其对于深刻的哲学思想的表达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太复杂的语言无法表达太复杂的思想。我在《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202212月广东人民出版社第一版)一书中的第69页说:简单文章复杂化,复杂文章简单化,意思就是说,内容简单的文章可以使用复杂的语言文绉绉的语言,但内容复杂的文章只能用简单的语言。牛顿、马克思等科学家都是想尽办法将语言简化,才写出了深刻的哲学著作。如果牛顿马克思用复杂的研究过程的语言来表述他们的科学理论,世界上没有人能看懂。

  我认为,在蔡伦造纸术发明之后,文言文的写作方式就应该逐步抛弃,至少应该减少,因为纸张的发明已经使纸张成本大幅降低,再使用文言以节约纸张毫无必要。中国的文言文在历史上长期运用,清朝时期更是登峰造极,文人们所写文言比两千年前的文言还难读。我认为,这无疑是导致中国历史上缺乏理性思维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不是像些人说的是象形文字导致理性思维缺乏

  事实上,中国白话文的普及已经解决了汉语词汇复杂的问题,白话文在理性思维的表达上丝毫不弱于西方语言这从《毛泽东选集》中可以看出。尽管毛泽东所讨论的问题是异常复杂的社会问题,但由于他的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流畅,所以人人几乎都能看懂。其实,这是毛泽东为了读者而将语言简化了。毛泽东一系列主要文章其实具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过程。我们从电影中看到毛泽东经常面对远山而独自思考的情景,我认为那是他苦苦思索的研究过程。所以认为象形文字导致形象思维,不能进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是没有道理的,缺乏科学依据

  8附载谈点对中医的简略看法

  我的专业与医学无关,本不应该对中医发表看法,但有的学者通过否定中医来否定中国的象形文字,这就令我不得不涉及中医了。

 西医对中医几乎全盘否定。有学者认为中医是由于形象思维或象形文字而产生的,所以不仅指责汉语文字,而且指责中医。当然,中医的产生是不是由象形文字、形象思维导致的?这本身就是一个疑问。我也没有兴趣去讨论它。不过对于中医,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及一定的哲学知识还是使我有些初步的感受。

  我以为,中医主要是在人们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神农尝百草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践过程。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经验基础上产生的知识往往深度不足,有对也有错。中医中有不少医术高明的医生,但也有很多庸医。我个人在比较重要的病情上愿意找西医,但在很多一般性的病情上也喜欢找中医。如前不久我被西医仪器CT诊断为肺部被新冠病毒感染而发炎时,就是在深圳罗湖中医院吃中药治好的。

  世界是复杂的,中医确实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但目前完全否认中医治疗效果恐怕也不恰当。中医中的很多经验是西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西医对此也无法证伪。既然无法证伪,就无法全盘否定它。

  在此我不妨再以我所喜好的写作问题来作一个类比解说。

  在中国传统的写作经验介绍文中,很多写作高手介绍了他们写文章事先打腹稿的经验。由于打腹稿仅是“经验”,缺乏理性证明,而西方语言中更是腹稿一词都不存在,所以在流行的中外写作理论中,“打腹稿”并没有成为主要内容,甚至连次要地位也没占据。西方语言中也许正是由于缺乏腹稿一词,从而对思维问题尤其是哲学思维问题尽管解说了两千年说清楚。然而我个人所创的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从理性上证明了打腹稿的必要性,这就说明,中国很多写作高手的经验确实是正确的。

  西方的写作理论及哲学理论都无法证明打腹稿的错误,或者说,对“打腹稿”的经验无法证伪,那么能否认中国文人一千多年来打腹稿传统经验吗?西方医学目前无法证明中医的很多经验治疗方法是错的,又怎么能全盘否定中医呢?

  我个人认为,只有西医从科学上完全证明中医的某种方法或药物是错的,才能抛弃该种方法。例如,近来我看到有人试图证明虫草的内部成分很普通,没有治疗效果。如果这一证明确实被很多高明的医学专家所认可,那么虫草的治疗方法则应抛弃,否则少一段时间内仍应保留它。

  总的来说,觉得,象形文字的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组词功能强,尤其有着独一无二的优美的隐含意义及魅力,其白话文在表达哲学思维或理性思维上也丝毫不弱于拼音语言。否认汉语的这些功能缺乏科学依据。全盘否定中医的理由至少在目前不充分。

  以上仅为我个人的看法,不正之处尚请指正。

                     202337日初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