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氏写作教学法”简介(初稿)
牛湘坤
前言
此文是我著的《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2022年12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第三个续篇,由于来不及编入书中,故而只好置于我的博客中。
正文
“牛氏写作教学法”建立在我以前所创的“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的基础上,该方法的实质不是“教”,而是“导”,是利用学习者本身所具有的思维潜力进行疏导的写作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从“领悟写作本质”和“练习打腹稿”两个方面着手。在教学中,具体方法有如下种类:
1、理论解说法。即从“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的角度向学习者解释写作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流行的传统写作理论或从老师自己的直接写作体会向学习者解说怎样写作,笔者个人的写作经历及写作教学实践显示,学生一般领会不了(我以前的文中曾讨论过)。而从“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的角度进行解说,初中以上的学生,也许还包括小学高年级学生,可能能够领会写作是怎么回事,但我目前尚没有证据证实。
我在2022年11月27日下午训练一名初次见面的初二学生写作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两种方法:“理论解说法”和“教师示范法”。
理论解说法主要解说两个内容。一是对写作本质或真谛的解说,即写作就是将自己的“说”或“想”记录下来。同时还附载解释了作文写作主要靠“悟”的道理等。二是向他介绍了《我私下曾使用过的一对一辅导作文写作的几种方法》(下面简称《我私下的方法》)。
2、教师示范法
“牛氏写作教学法”以“录音训练法”为核心,其他方法基本上是围绕录音训练而进行的。在录音训练法不方便采用的时候(该方法确实要选择好的时机及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口述),可采用其他方法,而教师示范法则是其中一种。在《简谈作文的模仿》一文中,我谈过教师示范的必要性。
例如,在上面说的训练一名初次见面的初二学生的过程中,这位学生在与我的交谈中拿出了一道作文标题《追光者》。据说是他的语文老师不久前所出,他自己一时还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对他说:“如果要我写此文,我的头脑中也是茫然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只能说,采用一个办法试试,即先打腹稿。至于打腹稿后能不能写出该文?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说的当然是实话。
于是我临时决定作出下水示范,打起了腹稿。而他在我打腹稿的时候去干别的事了,因为训练的地点是在他的家中。
我打了13分钟的腹稿,之后口述了作文内容,而“录音转文字”小器件将我的口述全部记录下来了。我让他听了记录的大部分录音,然后将文字内容给他看。录音文章中的文字语句由于“录音转文字”及我的快速口述产生了一些误差。当天晚饭后,我将录音整理成了一篇较完整的千字短文(短文附后)展示给了这名受训练的学生。
教师示范法主要是让学生看到“先思而后写”或“写文章前要打腹稿”的写作方法,这使得写作由“没有话说”变成了“有话可说”。
理论解说法与教师示范法对这位学生有何启示和帮助,我目前尚无法确定,这还有待于以后与这名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在当时,只能说他配合得很好,对我的解说和示范听得很认真,似乎很有兴趣。
3、鼓励学习者口述法
对这一方法我以前在几篇文章中介绍过,在《我私下的方法》中介绍得比较详细,此处不细说。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较大的学生及成人。
另外,由于现在科技发展了,“录音转文字”小器件的携带非常方便,教师也可利用这种小器件,随时轻易地记录下学习者口述文章的内容,从而变相地转化为“录音训练”。两种训练方法配合,效果应该更保险。
4、即兴演讲法
演讲方法不管是即兴演讲还是非即兴演讲,对腹稿思维的训练都有好处。美国学生思维较好,无疑与他们的教育重视演讲分不开,对此我以前说过。
但中国教育主要是知识学习,其考试方法包括高考主要是考记忆、考理解、考下功夫程度等,而不是考(腹稿)思维,因而中国教师一般不重视演讲,因为演讲对腹稿思维的培养有利,但对知识学习帮助不大。
我给学生当场作的由学生出题的快速下水示范文实际上就是一种即兴演讲,它主要是向学生演示写作前打腹稿的重要性。而专门提出打腹稿问题无疑也是“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的启示。以前很多有关写作的经验介绍文虽然也提到过写作前要“打腹稿”,但从理性上证明“打腹稿”的必要性无疑是“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的贡献,即把“打腹稿”归属于写作的两大规律(写作的另一规律是“领悟写作本质”。当然这两大规律实际上也是相通的,领悟了其中一个规律实际上也就同时明白了两个规律)。
同前一方法一样,老师若携带“录音转文字”器件参与学生的即兴演讲训练,同样可以变相的将学生的即兴演讲演变为“录音训练”,从而使学生对写作本质的认识更为牢固。
5、默思训练法
该方法在《简谈作文的模仿》一文中作过较详细的介绍。该种方法是指在教师出完题目后,先让学生静静地思考,然后将思考内容用文字写出来。它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明白“先思而后写”的写作方法。
6、善抓时机
作文写作属于一种高智活动,而运用腹稿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辛苦的劳动。天天写作文,时时写作文,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容易产生一种“思维疲惫”现象,因此选择时机很重要。在学生兴趣浓、精力好的状态下进行写作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好几处介绍过这种时机的选择,此处从略。
另外,多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赞扬与鼓励,能使学生保持较长久的写作兴趣。在我手中经过的典型实例有好几起。限于篇幅,不作介绍。
7、博客、微信训练法
我以前专门写过一文《博客在学生写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收入《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一书中)。博客与微信训练方法都是我设想而没有实验过的写作教学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文字交流的机会来选择时机训练学生写作。其基本依据也是“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一书的核心部分)。不过我最近发现,“新浪博客”不知什么原因已经失去了对话功能,也就是说,该博客已基本失去了训练学生写作的功能。当然微信仍然具有这种功能。
8、电脑训练法
其实这一方法也是由录音训练法的联想而产生的派生方法,我在1998年给我所在的深圳市行知学校全体老师介绍“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时首次提出了“用电脑训练学生写作”这一方法。这里说的电脑是指安装了麦克风的电脑,学生口述内容可以通过电脑中的语音转文字功能在电脑屏幕上显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直观领悟“作文就是记录自己语言(或思维)”的道理。
9、录音训练法
这种方法无疑是整个“牛氏写作教学法”的核心。早在1996年12月于《中学语文教学》刊物上公开发表的《略谈中小学作文写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我就提出了这种写作教学方法的设想,并获得1997年全国“中学教学方法”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我私下的方法》一文中,我又作了比较祥细的演示。这种方法若时机得当,训练得法,效果极佳。
当然,取走录音设备,也就变成了“口述训练”,即转变成了本文中第三第四种方法。我个人的实践实验也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但所费时间相对较长,当然,失败的可能性也相对大于前者。
另有一些方法如“学生作文自行命题”,“教师与学生的文字交流”等在以前的文章中有过介绍,此处也不再多谈。
最后,关于理性思维的教育,无疑更为复杂。我曾着重尝试过“哲学思维过程讨论法”。该方法在《从哲学中寻求智慧》一文中作过介绍(载于《深圳教育科研》2005年第5期,也已收入《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一书中)。
以上大致介绍了“牛氏写作教学法”的各种具体方法,其中大约一半的方法属于我的独创,另一半的方法是对某些传统方法加以了改造或改进。在使用过程中,无疑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牛氏写作教学法”主要是“导”而不是“教”,因此,在老师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学习者很难感觉到“被教”。这些方法大多属于“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一书马上就要印刷出版,此文已经没有机会收入书中。但我曾在书的后记中说:“文字与思维不同步之说”若有续篇,则可能置于我个人的博客中。此文只好作为《教育实践与理论探索》一书的续篇放在博客之中。
注:此文的写作根本没有打腹稿,因为这些以前研究过的写作训练方法自己太熟悉了,只要稍微排列一下即可,即使用“简单腹稿思维形式”即可。
2022年12月17日初稿
后附教师下水示范文——《追光者》。
追光者
——学生命题,教师下水示范
前言
初次见面的接受写作训练的初二学生丞丞出题,我作下水示范:写前先打腹稿13分钟,然后口述。手机将口述内容录下,再整理成下面的千字短文。
正文
光,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词,但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词。光,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被渴望追求的对象,有无数的追光者在追逐着迷人的光芒!在自然界,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好像也在追逐着光。它们经过漫漫的长夜之后,总是盼望早晨
光芒早点降临。自然界没有光,植物动物都无法生存。所以自然界也有很多追光者。
在人类社会,追光者当然更多。他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然之光,还有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光。
自然之光,不管是日光还月光都是一些浪漫的诗人追逐的对象。我国著名的浪漫大诗人李白就写了一首千古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神秘的社会之光,更是很多追光者追求的目标。中国近代史上,人们往往把以前那种腐朽社会称为黑暗的漫漫长夜,很多的前辈先烈、仁人志士,为了使中国摆脱漫漫长夜,不停地寻求光明。甚至为了能够追逐到中国的光明,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乃至献出生命。有志的先辈们不停地奋斗,一波又一波地追求光明,终于使中国由一个非常落后的、令人悲哀的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非常先进的社会,甚至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其他领域,比如说在文学领域,很多的文学家、大作家都是追光者,他们对光好像无限向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中,人们对一种特别的光非常欣赏,那就是科技之光。很多人为了追求科技之光,更是历经千辛万苦。例如居里夫人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研究,甚至不顾自己身体的恶化,寻找到了一种新的发光元素——镭,从而使化学界出现了重大的突破。牛顿为了寻求科技之光,对自然界进行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人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达尔文为了追求科技之光,通过对自然界很多植物、山脉、动物等的研究,发现了自然界的进化规律。马克思追求社会界的科技之光,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还有一种迷人的神奇光芒,我们把它称为哲学之光。
早在二千多年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就有很多追光者在追求神奇的哲学之光,如中国的老子、孔子、屈原等很多前辈古人就在追求这些光芒。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在两千多年前就追求这种哲学之光。哲学之光为今天的人们带来神秘,也带来了智慧,令无数追光者困惑,但也着迷。今天的社会似乎也少不了这种新的智慧之光。
人类的社会就是因为有了无数勇敢、坚毅的追光者,所以人类社会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先进,越来越精彩。我相信,在无数追光者的努力下,人类社会将会越来越好,更加美满,成为宇宙之花!
手机录音(通过“录音转文字”器件)
2022年11月27日星期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