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化打造手法

(2009-11-18 10:09:15)
标签:

游憩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姓

洛阳

杂谈

分类: 旅游规划策划-转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它的保护和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没有形成有效融入现代社会的发展机制,许多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物馆中成为干枯的标本。

游憩中国网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化打造手法。将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解之后再重新组合,让它成为满足现代人游乐需求的时尚活动。既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问题,又为现代人的娱乐生活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化打造手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化流程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种类也很多。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游艺、体育、武术、竞技等多种形式。

1、现代视角下的解构

经典剥离

文化经典是吸引大众关注的焦点。将经典段落从纷繁杂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剥离出来,作为我们传承和开发的素材。

动作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对经典段子的文化、艺术内涵进行全面分解,以便于现代人理解、欣赏、消化惊艳的传统文化。

难度分级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离出不同的难度级别,以适合于大众参与。

2、游憩模式的重组

经典欣赏

让大众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们高品位的表演,培养爱好者。同时高超的表演也是参与者模仿的基础和典范。

经典评析

引导观众对大师的经典表演进行评价、分析,更深层次地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大师模仿秀

为爱好者提供表演的平台,激励爱好者大胆模仿、发挥表演。

难度挑战赛

设置层层递进的难度级别,让参与者不断挑战难关。

擂台赛

分单人计分打擂、双人竞技、多人竞技。

大师训练营

专业人士、传承大师对参与者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在短时间内提高参与者的技能。

(二)产品的动力机制

用人人都想要的奖品刺激大众的参与热情。奖励大众最想要的东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化产品运作的动力。

时尚奖品

奖品跟随时尚潮流的变化,奖励广受社会关注和喜爱的时尚产品。

奖励工作

让爱好者有机会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大师的接班人。

给对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梦想的参与者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接近大师,拉近他们与大师的距离,使优秀者拥有成为大师的机会。

既可以刺激大众的关注,激发爱好者的热情,又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选送优秀人才。

梦想成真

奖励的极限,让赢得比赛的参与者所有的梦想都变成现实。满足参与者任何合理的要求。

(三)游憩氛围的打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化成活的关键在于游憩氛围的营造和实现。

宽松、激励的气氛

为参与者营造出轻松、宽容的氛围,鼓励、激励参与者在舞台上挑战极限、挑战自我。

互动机制

除了舞台上即时的互动之外,互动机制的关键是及时了解参与者的需求以及潜在需求。从而为游憩产品找到不断创新和升级路径。

形成让参与者来改造,创造产品的机制,制造出更加适宜于参与者游乐,并让参与者在游乐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产品。

不断寻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具有长久存活的生命力。

(四)创新方法

游憩产品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创新并不是任意地、无目的的创新,而是以满足参与者需求为目的的创新。在与参与者的互动中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是创新的指南。

游憩产品的创新有以下几种方法:

布景的变化

紧跟季节、时尚潮流的变化,用即时的重要事件、活动为素材进行布景设置,吸引大众眼球。

空间变化

游乐的空间进行山、水、空中的变换,制造新鲜感。

设施跟进

游乐设施根据参与者技能水平的变化和不同,不断提高难度或者降低难度。

参与人员变化

单人参与。

双人组合。两人的关系是情侣、朋友、同学、同事、家人等。同时在竞赛中尝试同伴交换能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三人组合。三口之家,朋友,同事。中间加入陌生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多人组合。多位熟人、加入陌生人、全部陌生人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

(五)运作模式

1、与媒体联手做人气

能把人气做旺,非遗游憩化产品也就成活了一半。人气的聚积分为当地和外地两种,其中当地人气的聚积是基础。本地的爱好者受限制少,受波动小,对当地文化更有感情,比外地爱好者忠实度更高。

找准社会广泛关注的兴奋点是与媒体联合的基础和保障。找到准确的社会关注点,与媒体的联合就会顺理成章,不需要花费太大的代价。

有了媒体的包装和宣传可以使寻找活动赞助商和项目投资商的难题更容易解决。

2、赢利模式

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化产品的多种盈利模式,与城市发展结合实现休闲地产盈利;与旅游业发展结合实现多个产业链盈利。

(1)游憩产品+城市

游憩产品带动的地产赢利不搞大规模的开发,避免闲置浪费。在销售中,随着人气的积聚、消费层次的提高再扩大规模、提高档次。

游憩+商业地产

游憩场地人气的聚积,特别是当地人气的大量积聚是游憩+商业中心运营成功的基础

游憩+休闲地产

游憩场地周围景观环境的舒适和优美是游憩+休闲地产的基础。

休闲地产出卖和度假租赁相结合。

(2)游憩产品+旅游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游憩化产品为核心吸引物,带动某地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发展。

二、案例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需要根据它所属种类和自身特点实施不同的打造手法。

(一)打造素材——洛阳民间绝技“十六挂转秋”

秋千架的种类很多,总体上可分为“架子秋”和“转秋”两种。架子秋很常见。

转秋有多种,小型的是用车轱辘,平放套在立柱上,离地1米转动,供小孩坐在上面玩耍;高级的是大型转秋,保留下来的不多,目前要数白马寺镇孙村的“十六挂转秋”最有名。

1、转秋的传奇

洛龙白马寺镇孙村的“十六挂转秋”是孙姓人的祖传绝艺。之后叫“十六挂转秋”,因为它规模较大,可以同时挂十六个秋千,至少供十六个人同时玩乐,而且每隔十六年才搭建一次。

它创制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约400年历史。根据家谱记载,明朝崇祯年间,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期间,曾多次征集孙村“十六挂转秋”到王府娱乐。

2、转秋的神秘

孙姓家族搭制“十六挂转秋”非常讲究,每隔16年才搭制一次。距今最近的两次搭制,一次是1985年,最近的是2007“十六挂转秋重出江湖”为洛阳牡丹花会添彩。目前,仅剩下极个别的老人还会这种技术。

3、神奇的技艺

转秋规模庞大,形制奇特,搭建的木架高达13米、四边均长6米。它核心构件是冲天柱和两个转轮。

平常的秋千往往是搭一个横杆,在杆上悬挂两三块供人坐荡的木板就成了。

而“十六挂转秋”共分为上中下三层:顶端竖帅字旗,由高空蹬秋者表演;中层由4名壮汉在两个转轮中间手推脚蹬;下层是一根冲天柱带着两个转轮,附带内外两层16挂秋,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互动,结构严谨,气势壮观,运行起来平稳可靠。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112093918926.jpg

4、惊险、刺激的玩儿法

多种旋转方法。这种秋千一次至少可供16来玩,分内外两层。玩时,找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攀到两个转轮中间协同配合,手推脚蹬。使两个转轮和下面悬挂的秋千各自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整个转秋荡起来,人和物浑然一体,人如鱼儿穿梭、神仙飘然。

高空将帅。另外,高架顶端还设置蹬秋一挂,只有那些有胆之士才能上去玩,享受高空荡秋千的那分惊险和乐趣。

更刺激的玩法。有种玩法是在前方挑起一个竹篮,篮内放钱或糖果。谁能蹴得最高,飞起一脚踢下竹篮,篮内的财物便归谁。这需有绝技,身子需与高高的横梁荡平,还要腾出一只脚去踢竹篮。过去曾有人为此失手而丧命,看来这是传统民间娱乐竞技的极致了。

(二)民间绝技“十六挂转秋”游憩化方案

洛阳民间绝技“十六挂转秋”属于民间游戏类。因此在游憩化产品转化上比较容易一些。但它的盈利模式,以及规模化经营是难以突破的问题。

1、文化解析

(1)“十六挂转秋”的传奇解读

孙姓家族搭制“十六挂转秋”非常有讲究,每隔16年才搭制一次。除了搭建比较艰难之外,还有特殊的喻意。妙处在时间长和时间短之间。

长时间的等待。十六年的时间制造出神秘感,制造出传奇经历。平时吃不着的饺子才香,只听说过的稀奇玩意儿玩起来才让人觉得淋漓尽致,久久难忘。

短时间内的人气聚积。制造出转秋的孙姓先祖很明白一个道理,游戏这种东西天天能玩儿就腻了。只有把人气、关注、人的情绪的积聚到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将玩乐发挥到极致。

绝技“传内不传外”。“十六挂转秋”是孙姓人的祖传绝艺。这除了孙姓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私心之外,还在于独家品牌和绝技的保密至关重要。绝技学着容易,发明难。特别是在技术发达的今天,核心技术的保密和品牌的保护是市场化的初期就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

(2)难度分解

低级难度——下层秋千

可以根据旋转的快慢、时间长短、顺逆交替来加大玩儿的难度。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112093918360.jpg

高级难度——上层秋千

同时具备胆量、技能的玩家才能挑战高空秋千。

http://www.u7cn.net/admin/htmlEditor/uploadfile/Image/20091112093919152.jpg

难度极限——多种花样

增加难度和花样。在秋千前方挑起一些物品,荡秋千的同时用各种方式碰触这些物品。

(3)技术创新

安全性提升。转秋的安全性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高难度玩儿法需要安全的保障,使玩儿者没有后顾之忧。

脱离人力。运用人力限制时间,同时也限制玩法难度提高。在保持转秋传统的外形、玩儿法的前提下,在技术上要有所提高,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2、开发模式

转秋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方案一:最保守模式——单项游乐

转秋搭建以后,常年使用。按游客玩儿的时间或次数进行收费。

吸引指数:××

受关注指数:×

好玩儿指数:××

赢利指数:×

发展指数:0

问题分析: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开发模式。方法简单,便于实行。

但这种开发模式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这种开发模式落后,难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退去之后,被遗弃在角落可能是它的最终命运。

(2)在这种开发模式下,盈利十分有限。即使批量生产也难以获得大的收益。

因此游憩中国网认为应当采用更优的开发模式。

方案二:突破模式——借台唱戏

2007年转秋出现在洛阳牡丹花会上的最初亮相采取的就是与旅游花会结合的模式。帮助旅游花会提高关注度,提高游乐性。同时孙村的“十六挂转秋”也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吸引指数:×××

受关注指数:×××——××××

好玩儿指数:××××

赢利指数:×××——××

发展指数:×××

问题分析:

与旅游节会或景区结合的模式与前一种模式相比是一种突破和提高。并为转秋这种传统游戏带来了不小的发展前景。

方案三:最佳模式——休闲游憩产业群

单项的游乐开发和借台唱戏都不能形成自己强有力的品牌。游憩中国网认为首先与媒体联合做起人气,再和农家乐结合形成休闲游憩产业集群是洛阳民俗——十六挂转秋最优的开发模式。

第一步:与媒体娱乐联合做人气

通过媒体制造新闻,制造影响力。与媒体的娱乐节目长期、深度合作。

吸引指数:×××××

关注指数:××××

好玩儿指数:××××

赢利指数:×××

发展指数:××××——×××

问题分析:

这种模式吸引大众眼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收益也会随着社会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

但这种模式操作难度大,不容易实现。

同时在这种模式中,最大的赢家是媒体。如果没有得当的盈利模式,民间绝技成为观众视野流星的可能非常大。

游憩中国网认为,在做起人气之后,应当让洛阳的这个民间绝技,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第二步:与农家乐结合建立休闲游憩产业

与孙村本地的农家乐结合起来。出卖的就不再是转秋一种游憩化产品,而是在形成休闲游憩产业链条。带动当地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面发展,使当地实现致富。

吸引指数:×××××

关注指数:××××

好玩儿指数:××××

赢利指数:××××——×××

发展指数:××××

带动指数:××××

问题分析:

技术问题。在分解转秋游乐难度的基础上,把最核心的技术用在本地,让人感到乐有所值。

传统文化发掘。本地的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如孙村历史文化、遗存老建筑等。

丰富传统游乐方式。除了转秋之外,开发多种传统游乐方式,打造传统娱乐村。

统一管理。成立管理机构,对整个区域资源统一调配,实行发展统一管理。

与休闲地产结合。在游憩化产品成熟之后,与休闲地产的结合是产品和盈利的再次提升。

总结:

休闲游憩业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社会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休闲游憩化产品开发的重要素材。休闲游憩行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个平台,让它重新在市场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真正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当中。

本文来自:www.u7cn.ne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