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害旅游发展的创新思考

(2009-09-29 11:37:00)
标签:

灾害

旅游产品

旅游者

旅游资源

文化营销

旅游

分类: 旅游策划专题-claire

灾害旅游发展的创新思考

 

地震、海啸、瘟疫、战争等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同时也遗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纪念物等,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特殊资源。近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被灾害的“悲壮美”、“残缺美”和“自然美”所吸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灾区的重建与长远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灾害、缅怀遇难者、接受减灾教育。

 

一、灾害旅游简述

灾害旅游是指旅游者出于纪念、教育、探奇等目的而到灾害地,进行的以灾害过程、灾害遗址遗迹、灾害纪念物等与灾害有直接关系的事象为对象的旅游活动。灾害旅游的本质是对灾害文化的体验,进行文化发掘是灾害旅游开发的核心和灵魂。

二、我国灾害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可以将目前我国的灾害旅游产品按其功能分为以下两类:

(一)游览观光型

    游览观光型灾害旅游产品主要是指由灾害形成的具有美感的自然形态、自然色彩、自然声音等,如地震湖、天坑、断崖瀑布。其外在的自然美感是游览观光型灾害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经营者并未为其注入过多的“灾害”内涵,而只是进行了审美上的引导。因此,这类旅游产品同常规的自然观光型旅游产品并无大异,“灾害旅游”的自身特色没有凸显。

(二)教育缅怀型

教育缅怀型灾害旅游产品主要包括灾害遗址、灾害博物馆、灾害教育馆、灾害地质公园、灾害纪念馆等。这类旅游产品强调思想上的参与,主要表现为对灾害的反思、对受害者的缅怀、对抗灾减灾精神的弘扬、对灾害的认识等。经营者通过教育式、情感式营销,满足游客精神道德层面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严谨、严肃的旅游产品。

    由此可见,我国灾害旅游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于灾害旅游的认识并不全面,产品功能较为单一。这是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束缚,很多人不愿把旅游与灾害联系在一起,以至于灾害旅游至今也没有得到“正名”,同时造成众多价值较高的灾害旅游资源“闲置”,甚至被破坏。

 

三、灾害旅游的目标市场细分

(一)求知类

    求知类旅游者多为专家、学者或学生,希望通过灾害旅游,认识灾害的类型、探究其内在原因及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并获得教育与启示,以此提升自身的知识层面。

(二)缅怀类

    缅怀类旅游者参与灾害旅游主要是受内心情感的驱使,希望借助参观灾害遗址、纪念物等,表达对于逝者的哀思以及对灾区人民的支持与同情,以此获得内心情感上的宽慰与满足。

(三)冒险类

    冒险类旅游者极具挑战、吃苦、忍耐、求异的精神,希望通过参与灾害旅游,挑战具有一定不安全因素的冒险类活动或获得不同寻常的独特经历,以实现自我价值。

四、灾害旅游的创新发展思路

    首先,我们要树立对于灾害旅游的全新认识。事实上,所谓“灾害”只是被人类以社会的角度赋予了负面的色彩,但从客观上说,它们只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展现。我们应该抛弃以往的“有色眼镜”把它真正当作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

(一)灾害旅游的衍生发展

    在灾害遗址上开展娱乐体验型项目必然是不可取的,但我们可以以灾害旅游资源的特质为启示,开发主题体验旅游产品,如灾害现场模拟、灾害主题公园、灾害3D电影等,让旅游者可以“亲临”难得一见的灾害发生现场,以满足其追求刺激新奇的心理。例如,位于美国好莱坞的环球影城就在园内设置了山区洪水现场体验、楼房火灾及倒塌体验、地震体验、地铁塌陷体验、飞机失事体验等项目,使游客获得了不同寻常的感受,反响极为强烈。

(二)事件营销

我们不能够阻止灾害的发生,但不一定让灾害阻止我们的旅游活动。旅游是多元化的体验,而游客更需要感受不同的文化与感官刺激。火山喷发、蝗灾、台风、暴雪、暴雨……很多“灾害”都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并未对社会发展造成绝对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吸人眼球的事件,开展灾害旅游。由于灾害的不确定性,许多旅游者都对其怀有好奇,利用轰动性的灾害事件,在具有一定安全措施保障的前提下,开展灾害旅游,必将成为旅游营销的一计“奇招”。

(三)文化营销

文化是灾害旅游产品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在进行灾害旅游营销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向游客输入灾害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营销手段,在目标市场中形成追求刺激、新鲜,勇于挑战自我、展现个性,主动磨练意志的观念甚至社会潮流,使旅游者全面认识灾害旅游的内涵,并以此促使旅游者参与其中。

五、总结

    人们惧怕灾害 ,因为灾害带给人的是痛苦;人们热爱旅游 ,因为旅游带给人的是享受。灾害与旅游表面上看毫不相干,但实际上,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今天的程度 ,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与旅游之间已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 ,我们可以将灾害遗迹作为纪念场所,使曾经的伤心之地成为今天的学习课堂。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灾害过程开发为新的旅游资源,使旅游者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灾害旅游的内涵可以很宽泛,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它的冰山一角。要想使旅游产品有所突破,就要以发散式的思维不断开拓其文化内涵,毕竟这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时代!

 

 游憩中国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