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学旅游的营销研究
(2009-09-18 14:22:53)
标签:
旅游产品品牌特色素质教育旅游市场文物古迹中国杂谈 |
分类: 旅游策划专题-claire |
修学旅游的营销研究
修学旅游以开阔视野,增长阅历,创造、拓展、丰富青少年的经历为目的,增强青少年的感性认识,锻炼和提高他们对书本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近几年来,国内修学旅游市场悄然启动,“我到北京上大学”、“高校探访游”、“亲子游”等产品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旅游是天然的“体验”产业,修学旅游作为旅游与教育的媒介和结合体,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其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有着无限的市场潜力。“游憩中国”将对修学旅游产品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营销策略的创新思路。
一、修学旅游简述
“修学旅游”,也叫
二、我国修学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修学旅游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青少年修学旅游是旅游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旅游市场的宠儿。与日本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修学旅游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行市场培育。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简单的夏令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因此修学游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关注。
(二)修学旅游产品的主题过于单一
然而,目前市场上推出的修学旅游产品大多没有很好地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产品缺乏个性和深度,只是把平常的观光线路简单包装了一下,流于形式,主题陈旧、单一,缺乏各自鲜明的品牌特色。
(三)修学旅游产品的内涵尚未被充分挖掘
很多修学旅游产品过多地注重“学”的因素,片面追求“求知”,不是高校校园参观、高校学子的报告,就是参观科研基地,搞集中式培训,让学生感觉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学习,和校园的传统教育毫无二致。没有深入挖掘修学旅游中“学”与“游”的契合点,没有把“学”与“游”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造成了修学旅游效果不理想。
三、我国修学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借势热点——主打“高校牌”
从各种中学补习班的倍受追捧到高考时“千军万马”的火爆场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高校的向往以及对求学的渴望。而“北大游”、“清华游”等修学旅游产品也正是抓住旅游者这一心理需求,借势“求学”热点,以“感受名校气氛,陶冶自身情操”为诉求,开展了一系列的“高校游”活动。
(二)联合营销——“结盟”文物古迹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与迅速崛起,中西方文化在加速融合与碰撞,在世界上逐渐形成了一股“中华文化热”,研究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逐渐成为潮流。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儒学等传统文化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传统文化游不断升温。修学旅游将文物古迹作为主体,利用其独特的人文内涵,以“学习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为活动主题,突出修学教育功能,从而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参与其中。
四、我国修学旅游产品营销的创新思路
(一)产品定位向素质教育贴近
近些年,国家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然而修学旅游产品却依然以应试教育的理念为指导。素质教育的内涵不只包括教授学生知识,更关注了学生的内心以及其人格的塑造。因此,在修学旅游产品中应开发体验类产品,以与时俱进的思路拓展修学旅游产品的内涵,其产品除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有意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体验文化的魅力,在团队中感受人文关怀,感悟人生,确定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目标。显然,以素质教育为本的修学旅游产品更为人性化,与学生心理的契合程度较高,有助于促进学生们的主动参与,可以为修学旅游的长期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二)产品设计向寓教于乐转化
在修学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与“游”一定要掌握好恰当的比例,不能照搬学校授课式的传统模式,要以游客心理需求为导向,把教育理论镶嵌在旅行中进行,寓教于乐,注重文化与娱乐的统一,知识与欣赏的结合,让知识和文化在娱乐和观赏中渗透、巩固、深入。通过更多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增加休学旅游的趣味性,以教育同旅游的完美融合形成修学旅游的独有品牌特色,从而促进修学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五、总结
“读万卷书”,修学;“行万里路”,旅游。然而,修学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旅游”,而是把一个主题在旅游过程中由始至终地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娱乐体验的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在科学知识、智力能力、情感与意志、个性心理等方面能力的目的。其营销重点在于打响修学旅游独特的文化品牌,以更为贴近市场需求的营销理念引导经营活动的开展,从而突破修学旅游的发展瓶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