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金璧著《语文高考病句详解与突破》
序
贝 新 祯
和特级教师任金璧相识相知相交40多年了。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初为人师,任金璧作为知青被推荐到师范来上学;时值动乱,学校缺人手,金璧是老高中生,基础甚好,就把他当干部使用了。尽管无须上课,但每每我上语文课,他还是会来听课。这就是多年来,他一直尊我为“贝师”的历史渊源。
40年来,任老师在他的人生路上,执着前行,为自己的事业理想,不懈追求。他从偏僻的边陲,走进了新疆自治区首府的一所最著名的中学,他领导语文教研组,自己便是标杆,出人出书出好课,成绩斐然。他担任了新疆中语会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受聘为新疆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语文教学通讯》选他做封面人物,宣扬他“与书相伴而行”的职业风范。
我发现,任老师对“守望汉语的纯粹与美丽”,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有一种高贵的使命感,他为此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在《对自己民族的语言负责》(新师大学报)一文中,他提出“语文能力是人的生命力的一部分”,他在《读书》杂志发表《阅读辞书的困惑》,为《现代汉语词典》指瑕。他担任出版社的审读,多次为编辑开讲座,讲文字与标点的规范使用。
如今,任老师写出《语文高考病句详解与突破》(以下称《详解》)一书,正是他多年关注与研究的结果,也是近年语文学界病句研究的新成果。我粗略地读了一下他发给我的电子文稿,感到这本书不仅有助于学生规范写作,避免出现病句,对高考中有关病句题目的解答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而且适应面很广,教师、编辑、秘书、文案人员,等等,无不可以从该书中获益。
本书有不少亮点,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这是一部有理念温度、有人文情怀的高考指津手册。突破指要,理论引导;分类详解,指误导正;高考全罗列,温故而知今;训练一百题,助应考无忧。读者一本在手,行文时碰到疑难,便可查阅,有即时释疑解难的功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工具书、教辅书。然而,只要一读前言,我就分明地感受到,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工具里有作者的人文理想,文化信仰,仿佛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向你款款走来,与你握手,传递温度。一篇不合成规的前言,让我想起了周国平写尼采,不用老成的学术语言,不是更亲切更接地气吗?
从严规范,匡正时弊,立下令人信服的规矩。讲大处,党内要守规矩;小处到措辞造句,字符排列,同样要有矩可循,有规必依。而如今语言乱象,随处可见,有的地方还纵容迁就,以丑为美,汉语纯洁性所受到的破坏到了让人痛心的地步。任老师例举了“口碑不好”“没有开会之前”,这类弊病,多少人已经熟视无睹,信以为正确,甚至在语文课堂上也大行其道。《详解》本着守望纯粹与美丽的崇高理念,正本清源,把住理论与实践的双规,坚决拆除“违章建筑”,要让中华民族的语言大厦美轮美奂。
有新意,在“管用”上着力创新。讲语言运用的书浩如烟海,惟有新意、有突破、有超越前人之处,才有必要推陈出新,排到队伍的前端。《详解》正是这样,决非人云亦云的平庸之作。例如,病句分类中首列了“用错了词”,根据大数据,不懂词义乱用是病句的首要原因,作者提倡勤查词典,不懂不用,确乎是治病良方。无论是病句罗列的翔实,病句指误的详细,还是病句突破训练新编,都能让读者感到作者的体贴入微,用心良苦。“详解”二字,实在是名至实归,对高考指导的作用,实在而管用。
行文至此,想起多年前我在上海教书,办公室一位同事让我看一本《中文自修》的卷首语,竟是任金璧《心仪白桦》,写的是新疆阿勒泰的桦林,我熟悉作者,熟悉桦林,熟悉那一份遐思与心情,倍感亲切。后来知道全国有五家报刊转载了金璧的这篇散文,以后又听说有人抄袭了发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也许这正是金璧用自己的实践,显示着我们民族语言的纯粹与美丽吧。
是为序。
(贝新祯系上海原闸北区教育系统名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两届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编《中学语文词语通释》(辞书出版社)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