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旧约导论》读书报告
——<约伯记>部分
张恩En Zhang
读《21世纪旧约导论》之<约伯记>这本书,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很享受是因为本书作者把约伯从历史背景、文学分析、文学背景、神学信息、展望新约来全面的阐述约伯记,它的资料很全面,但很精练,可以说从中受益良多。很累的事情是因为篇幅比较短,要在很短的时间在这五各方面来切换是比较累的。下面是我从本书中所读到的一些简单的概要。
本书第一部分引言很精彩,作者指明了本书的核心就是苦难,并且苦难是每个人必有的经验。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约伯记的主人翁的苦难不是自己的问题。因此约伯记的问题也是令人最不解的问题——神是公正的吗?而且约伯记里并没有提供真正的明确答案,所以作者用一句很精辟话作为引言的结束,“约伯记既动人心弦,又复杂难明,是旧约中最难翻译、最不容易解释的一卷书。”
第二部分历史背景,作者主要分二个方面来讨论的,
1、日期与作者。这个问题也是大家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三种看法:(1)学界最盛行,认为约伯记的写作历经长久的过程,并且认为全书原来的基础只有对话部分(伯三~三十一章),其他都是后加上的,虽然具体怎么样?还是有不同的看法;(2)保守派圣经学者多半认为约伯记是一个整体,作者与日期照样不确定;(3)也有一些保守派圣经学者,却认为约伯记是在所罗门时期或第八世纪,也有人不定时间。
2、历史时期。从全书的安排明显是在列祖时期。约伯是一位外邦的列祖,财产丰富(伯一3,四十二12)。是大家庭的家长,是全家的祭司,他可能是在亚伯拉罕之前的人物。总体而言这卷书无疑是相当早,遗憾的是写作日期却无法得知。
第三部分是文学分析,
1、结构:大纲相当清楚
伯一~二章:散文前言,引介人物与情节
|
伯三~三十一章:约伯与三个朋友的对话
伯三章:约伯的哀歌
伯四~二十七章:三次对话的循环
伯二十八章:论神的智慧之诗
伯二十九~三十一章:约伯最后的讲论
|
伯三十二~三十七章:以利户的独白
|
伯三十八~四十二章6节:上帝从旋风中说话
|
伯四十二章7~17节:散文尾声,全剧终结
|
2、结构分析。以上的结构很重要,理由有二。第一,在现代圣经比判的历程中,约伯记在文学上的完整性一直受到质疑。第二,从全书满有动力的架构中,可以清楚看出其文体与信息。(1)前言(伯一~二章)。虽然关于其的散文文体有一些质疑,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有力的理由去反驳它的存在。前言为了故事铺路,介绍了主角与背景。并带出一个需要解答的情节:为何无辜的约伯竟然受苦?(2)约伯与三个朋友的对话(伯三~三十一章)。A、约伯的哀歌(伯三章)。在前言的末了虽然介绍了约伯的三位朋友。在他们发言之前,约伯先以哀歌的形式独白。B、三次对话的循环(伯四~二十七章)。作者认为这里所记的并不是约伯与三位朋友谈话的实录,因为古人谈话不会一诗的形式,应该和现今的人一样。所记的这些对话是以高度的文学技巧表达,从结构可以看出三次循环,并且三位朋友轮流向约伯发言,而约伯也个别予以回答。他们辩论的中心就是:谁更有智慧?对约伯的受苦,谁的看法正确?他们还彼此嘲讽对方的智慧。C、论神的智慧之诗(伯二十八章)。本章可称为旧约中最动人的诗篇之一,虽然它的诗词之美、笔力之雄厚,是无人不承认的,但它在约伯记中的地位却遭到辩论。其实它的存在是可以接受的,约伯在受苦,到二十八章他有看到了一些亮光,可以面对巨大的苦难压力之下,这些亮光稍纵即逝,他又陷入沮丧之中。D、约伯最后的讲论(伯二十九~三十一章)。他回顾以往受神祝福的光景,悲饮现今的苦难,埋怨神不听他的祈求。(3)以利户的独白(伯三十二~三十七章)。以利户的插入是突然的,他是一位很急躁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拥有一切的答案。他认为自己是一位智慧人,但他的言论并没有新意。这一点表明了,人的智慧已经来到尽头;现在是神上场的时候了。(4)上帝从旋风中说话(伯三十八~四十二章6节)。在整个约伯记中约伯一直希望与神理论,在这里他终于实现了。但是神并没有回答约伯的问题,没有直接讲明自己的义,却回答了另一个问题,也是约伯记一直关注的问题,神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唯有祂才是智慧。约伯也知道神的能力,以谦卑和悔改来回应。并将自己交在神的手中,服在祂的旨意之下。(5)尾声(伯四十二章7~17节)。尾声使整个故事以欢乐收场。约伯与神和好,神把他的还给他。神祝福他,让他长寿。
第四部分是文学背景。在近东找到与约伯记类似的作品,并不足为奇,有二个理由。第一,约伯记是智慧文学,而智慧具有国际色彩。第二,苦难,尤其是与虔诚有关的苦难,在每一种宗教体系中,都存在整个问题,不仅限于圣经而已。虽然有很多故事与约伯记类似,但是约伯记远远超越最像他的作品,而约伯呢?就如鹤立鸡群。比较的结果,约伯记的伟大更显得独一无二。他的文体也很特殊,很难回答约伯记是一卷怎样的书?从内容看,本书可以被称为神义论。而它却没有作出读者期待的答案,神的回应是:答案超越人的知识范围。作者认为本书的文体最好定为“智慧的辩论”。另外有个问题约伯记是否为历史书?也就是说约伯记究竟是历史,还是虚构的故事。这个问题无法明确回答,一卷书或许包含了历史核心在内,但不一定有历史的标准性。约伯记有历史的用意,它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第五部分是神学信息。
1、神的智慧。约伯记的中心是智慧的问题。但是从整个故事来看,会发现“谁更有智慧?”的问题显得更重要。事实上,约伯记中每一个角色都自称有智慧,直到最后,神在旋风中发言,这个问题才尘埃落定。没有一个人有资格争竞,唯独神是智慧的源头,而祂随己意将智慧赐下。
2、人的受苦。约伯的问题:“我为什么受苦?”
神没有直接回答,却回答了比受苦更重要的问题。没有一个人能逃避苦难,并且我们都很想知道理由,却没有答案。借着约伯记我们至少矫正了一个常见的看法——报应说。犯罪会导致受苦,是对的。反过来就不一定是对等的,不能说受苦就是犯罪的原因。约伯记彻底肯定:个人的罪不是世上苦难的唯一原因。
第六部分是展望新约。神和人类受苦的关系,约伯记并不是故事的终结。新约让我们更深一层了解神如何处理苦难。新约耶稣的到来就提供了一个处理苦难完美的方法。正如安德生所说:“罪恶的后果原本与主无关,但祂却自己亲身拥抱、承受了;这是对约伯——包括人类所有的约伯——最终的答案。”因此,约伯记对现今的基督徒仍然十分有力。而惟有从耶稣基督——完全无罪的受苦者——的亮光中,我们才能正确地了解它的含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