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家庭宴会

标签:
杂谈 |
分类: 往来缺^道德--朋友们 |
去年的大年初三,我在家里做了一顿家宴,几个老男人吃得很满意,决定把这个“年初三家宴”的品牌继续下去。这不?今年过年,王三表老师申办成功,家宴设到了他的新居。
跟伦敦奥运会一样,接在北京后面办,那压压压压压压力得多大啊——王三表为了这顿饭可费了劲了,专门去了一趟山东,上了一个短训班,大年三十赶回北京,终于拿到了结业证书,上面烫金的“蓝翔”俩字儿还流着汤呢。正好另一位老男人,高智商低情商的土摩托也刚在老罗那儿进修了情商,这次家宴显然有了毕业作品汇报的意思。
从年初一开始,三表的短信就来了,主要内容是说他们家没这么多板凳,需要我们自带。我没搭理。昨天到他们家一看,岂止是没有板凳?连拖鞋都没有!找了七八双全是女式的。“我靠,我这儿还真没来过男人呢。”三表说。厨房里飘着香味,我刚要夸奖三表真的会做饭了,却见厨房里站了一美女,不会是田螺姑娘吧?这个不靠谱的人,说好了自己做,到底心虚,把木鱼姑娘叫来了。木鱼是三表电影里的演员,我在她家店里吃过,很靠谱,菜不用愁了,现在愁的是人。
已经过了饭点儿,柴姑娘和王晓老师还没有到。小柴是例行矜持,比较容易理解,王晓咋回事呢?电话打过去才知道,这位老实的人文社编辑,真的带了一只折叠凳,挤地铁人家不让,打车司机不敢停,只好一步一步用脚丈量过来,路上遇到所有的人都给他让路。
关于这顿饭王三表写的已经比较周全了,(看这儿:初三局)吃饭也就用了不到一小时,饭后继续茶酒聊天。因为柴静在,话题一般比较学术,他们甚至谈到了写作,天哪!我听不太懂,就躲到电脑旁上网,中间断断续续听到了一些,比如柴老师二十多万字的新书已经写完了,王三表下一个电影即将开拍,土老师的写东西路数被三表称作“人工呼吸”式写作,牟森相当法西斯地斥责他:“你为什么还不放弃!”……
躲在一边上网还有一个原因,快十二点的时候,王晓老师的女儿,在安徽度假的如意小朋友,趁妈妈睡了,悄悄给王晓打电话,王老师这边堆了一脸的笑容,幸福惨了。想想我们家陈乐这个坏小子,这些天一个电话也没给我打过,直到现在也没接到他主动打的一个电话。我不由地想起那句老话,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儿子都是白眼狼……
牟老到了之后就给自己斟了一杯白酒,土摩托则在唱片架上淘换,他也是乐评界的,开玩笑。
王晓老师腿儿着来的,他现在明白明星们在台上为什么喜欢说“想想一路走来蛮不容易的”,是挺累的。
牟老发飙了:“土摩托,你的生活那么精彩,为什么写出来就变得无趣?为什么?”
饭局持续到后半夜。王晓老师在打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