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咖啡加点糖

(2006-04-24 05:02: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工作不^理想--纪录片

    接到邓建永的电话,我脸都没洗,拉着儿子就往王府井赶。到地方还好,十一点十分,婚礼刚刚开始。

 

    今天参加《探索点发现》美女高晓天的婚礼,我本来定了闹钟,结果还是睡过头了。得,检讨吧:“对不起大家啊,”我讪讪地满脸堆笑,“还好,我不是新郎。”老邓却不依不饶:“北京的规矩是大姑娘出嫁,婚礼一定在中午之前开始。过了十二点,那就是二婚的了。怎么能迟到呢?”简直把我数落得人无完人体无完肤。

 

    邓建永是《探索点发现》的工会主席兼奔走相告委员会委员长,副股级,他们栏目所有的民间事务全由这哥儿们张罗。熟悉的人都知道,老邓已经两进两出围城,而且现在又正在热恋,热恋的程度已经到了机场高速―眼瞅着又要进城了!所以我有个问题:像邓老这样三进山城的老八路,如果办婚礼的话,应该在什么时辰呢?在老邓对我一通批评教育之后,我貌似谦逊实则得意地把这个问题摆了出来。

 

    老邓就是老邓,一句话就把我噎了回来:“我准备夜里十二点以后,《见证》播出的时候,怎么样?”我没词儿了。显然,他戳到了我的痛处。

 

    从二○○三年底开始,《见证》就被安排在了后半夜,正常人几乎看不到的时间。我们栏目一个编导叫张小幺,在他的space里曾经写过这样的文字:

 

    《见证》的播出时间是夜里,在大家睡了之后首播,大家还没睡醒的时候,重播也结束了。没有广告,纯粹的纪录片。甲说:那个时间连鸟都不拉屎了 。乙说:干脆改名叫见鬼。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时段也是大有可为的,在国外这个时候播的是限制级的节目,谁看就收谁的钱,没广告也能赚钱的。总结《见证》同限制级是有很大共性的,理由如下:

    1、是给成年人看的。

    2、都是用来自慰的,只不过一个是给观众自慰,一个是自慰给观众看。

    ……

 

    婚礼结束之后,我仍然不能从沮丧的情绪中自拔,儿子却缠着我要去星巴克喝咖啡。“我从来没喝过啊,”他说。

 

    我先是告诉他那里的咖啡很贵,一杯够买一盒雀巢2+1,进而又用他三表叔“以猪八戒为荣,以星巴克为耻”的八荣八耻座右铭反复劝导。无效。只好进去一人要了一杯咖啡。

 

    我儿子就从来没有在电视上见过我们栏目,同事曾经开玩笑地告诉他我是电视台看大门的,以至于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都坚信不移。他所在的幼儿园老师就问过我这样的话:“你这么年轻,不像看门的啊?”真TM苦!我是说这种叫Espresso的咖啡。

 

    其实,《见证》从一套黄金时段撤出,我个人理性的理解,这里面有迫于收视和收入的无奈,但客观上也是对纪录片栏目的保护。甚至可以理解这是我所在媒体的决策者远见所在:在制作经费没有减少的前提下,可以让我们在没有收视率压力的环境里,做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纪录片。如果像其他一些台的做法,《见证》即便没有死亡,肯定也变得面目全非,一如咖啡加了过量的糖,它还是咖啡吗?

 

    时间段调整以后,我们也对栏目进行了改造。“影像志”的定位本身就让我们沉静,再加上不用每天为收视率上火,不用为了取悦观众,专门找那些“拳头加枕头,血水加泪水”的选题,精力更多地用在了节目本身。可以这么说,我们没有因为时间的推迟而降低了对节目质量的要求,相反,我们变得很单纯,真正静下心来,在影像中寻找历史的厚重感,陆续制作了《甲子》、《一个时代的侧影》、《时代的面孔》等在业界和学界口碑都不错的纪录片。

 

       纪录片是历久弥新的,再过些年,它的价值才会真正彰显出来。真希望这样的光景还能再延续几年,我们愿意就这么一直寂寞下去。纪录片嘛,本身就是寂寞的。再说了,让咱们干点儿别的,比如拍个城市形象片什么的,咱也不会啊!

 

    想到这里,安慰感油然而生,被邓委员长搞乱的心情象是用飘柔洗了一遍,变得丝丝柔顺。Espresso的醇香在舌尖流连,空气里弥漫着春日下午的阳光……儿子也对付完了他的卡布奇诺。

 

    “这里的咖啡这么贵,为什么没有雀巢2+1好喝呢?”儿子若有所思对对我说,“我还是喜欢雀巢2+1,雀巢特甜!”

 

    靠!这是什么世道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