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天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是下午两点,那么麻烦您打开“电梯”,调到中央十套,那里正在播着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制作的七集纪录片《启蒙年代的歌声》。
《启蒙年代的歌声》我在以前曾经做过介绍,我儿子还参与了再现部分的演出,节目的文学本也曾经被老六收录到《读库0602》中,我的朋友们也都对这个节目心存某种期待。这部片子集合了十几位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名字的巨擘,他们的童年生活和记忆,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的变局,是真正的大时代,透过那些从历史深处传来的飘渺的歌声,我希望观众能和我一样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迷茫、挣扎和律动。在这个节目上,我花费的精力也比平时的节目多很多,具体到连解说词细部的修改,我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一百年前,在一些社会精英的推动下,在中国的一些新式学堂开始出现了音乐课教学,学堂乐歌成为了成长于那个年代的一代人心中抹之不去的记忆。第一次接触学堂乐歌是在我做《百年中国》的时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史系的一位老师给了我们一盘录音带,里面有十二首几十年前录制的校园歌曲,里面就有像《男儿第一志气高》等学堂乐歌。去年,我们栏目主编开始策划《童年》系列,《启蒙年代的歌声》成为了这个大系列的第一个组成部分,由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的李太山担任导演。
节目文案完成的质量很高,李导演准备开始拍摄时,他的化妆师老婆相当配合地怀上了小宝宝,可以想见李导演在节目拍摄过程中心神不宁的情形。后期制作期间,李太在哈尔滨待产,片子刚刚配完音,李导演便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老婆身边。就在十几天前,我们得到喜讯,李太山六斤二两的千金出世了,取名李启蒙。我问是不是要纪念这部片子的完成,太山却说,这名字是rich
man的音译,希望将来闺女傍上一个大款,别让他爹再苦哈哈地拍纪录片了。说归说,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李太山还是花费了非常多的气力,唯一的原因就是,这是他认为几年来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题材。
片中有一段凌叔华的回忆,凌在少年时代学习绘画,后来,她在自己的回忆录《古韵》中回忆父亲的一段教诲:“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画家都很倨傲,他们绝少以画取悦于人,你若想将来当个大画家,必须记住,决不可画不想画的东西,画什么都要出乎真心,可不要以画取悦任何人,哪怕他是你爸爸。”这段话影响了凌叔华的一生,同时也让李太山唏嘘不已。这个片子或许不会有很高的收视率,它没有曲折的故事,没有故作的悬念,所有叙事朴实而厚重,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李太山是用了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