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hizi
hiz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788
  • 关注人气:2,0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沈饮食指南

(2007-01-08 00:38:53)
标签:

杂谈

分类: 胃口没^文化--吃与喝
  说到岭南的饮食,去年二月份那次江门之行印象深刻。
 
  那一次是参加一个节目的选题论证,江门属下的开平遗留着1800多座民国初年的乡村建筑--碉楼,我们陪这个片子的导演--就是我在前面提过的著名酒鬼老魏--到这里看外景。时间比较宽裕,我那颗跃动的好吃的小心脏开始突突直跳,于是,发了短信给尚居住在广州的沈老大:“身在江门,就是当地称为gangmen的地方,请予以饮食指南。”五分钟后,沈老大回电:“先吃黄鳝饭,然后要吃古井烧鹅。”并附了地址。
 
  一生里总要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不管你走在人生或者饮食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他都会告诉你如何转弯,如何前行。类似这样的,给皇军带路的事情,沈老大还做过几次,每次都很成功。沈老大,你就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大小饭铺啊。
 
  黄鳝饭是江门最著名的饮食,可以和广州的煲仔饭,桂林的米粉,成都的抄手,重庆的小面匹敌,这里不多评论,真正印象深刻的是古井镇的那顿烧鹅。古井镇在新会的南端,除了著名的崖门古炮台,梁启超故居,新会就属古井烧鹅最有名了。无数做饮食研究的人都认定这里是香港地区深井烧鹅的发源地。江门四邑人口几百年来多出海外,因此,当地的饮食也成为香港平民膳食的主流。
 
  吃烧鹅的这家酒店老板是古井镇的党委副书记,姓陈,所以,这儿的烧鹅也叫书记烧鹅。陈书记普通话说得不好,尤其说到北京的烤鸭--当年,曾经有人从北京买了软包装的全聚德鸭子带回来,被陈书记剁巴剁巴下酒,吃得对北京人民充满无限同情--陈书记激动得组织不起来汉字:“我们的烧鹅~是绝不允许~放久以后~再卖给客人的。做出来的烧鹅~如果四个小时~还没有卖出去,就丢到~泔水桶了。”话音一落,书记烧鹅上桌,立刻把我们三桌客人全部镇住了,鹅皮有薄又脆,鹅肉鲜嫩多汁,一屋人吃得涕泗横流。我更是吃得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血疑》主题歌,谢谢你,沈老大!
 
  这家还有一道非常绝的主食(名字好像叫四宝饭?),用糯米放在酱油水中浸泡,一天后捞出,用文火、猪油轻轻不停翻炒--难得的是,翻炒过程中要不停地用小勺放水,加盖--这显然是个体力活儿,如此二十分钟后,一锅晶莹剔透棕色的糯米饭便出锅了。这道主食上来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人都非常后悔,因为大家已经撑得吃不下任何东西。倒是我家乐乐,食指大动,大快朵颐,不停地央着装饭,吃了几碗我就不说了,免得吓着你……
 
  今年元旦第二次到江门,是为老魏的纪录片“封镜”。那部关于碉楼的纪录片后来在《探索发现》立项投拍,老魏很下功夫,七集的片子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其中有三个月是住在江门的。他为了表彰自己的辛勤劳动,便决定在gangmen搞一个封镜仪式,我算和这个片子有点关联,便成了封镜式的嘉宾。
 
  这一年来,老魏对碉楼这一中西结合的建筑怪胎已经研究得十分透彻,用当地领导的话说,他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碉民”了。魏碉民和当地的旅游部门、文物部门混得烂熟,有一堆类似碉小三的朋友,结果害得我们参加封镜仪式的一行人,每天就在开平(碉楼集中的地方,离江门一小时路程)革命小酒天天喝,加上陪同人员众多,每天就吃空调地毯转盘桌子。
 
  接待规格一高就吃不到可口的东西,这是我多年以来积累的经验。
 
  留给江门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准确地说,只一顿午饭。立即给沈老大发短信:“又到江门,时间紧迫,请速指南。”现在,老沈已身居上海,受殖民地饮食文化的熏陶日甚,办的杂志虽然名字叫《天下美食》,但也属极小众,极高端的。半小时后,老沈回电:“就吃禾虫吧。”于是我们找了一家有新鲜禾虫烘蛋的饭馆。
 
  尽管听蔡澜说过,很多香港人只为吃禾虫便舍得专程回珠三角一趟,但此时,我们已被连日奔波折磨得胃口全无,这一趟,深圳-开平-江门-广州,唉,名副其实地“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烘蛋上来,除了觉得里面的虫子毛茸茸的,有些糁人,味觉上没有鲜美无比的反应。由于高速路经常堵车,吃完虫子,便又匆忙向广州赶,到得机场,才发现距起飞尚有四个小时,无聊啊。
 
  这才又想起我的指路明灯沈老大说过的一句话,所有美食的前提,一是饥饿,二是从容。
 
  再给老沈发短信!“在号称亚洲第一的新白云机场,有否饮食指南?”这次,老沈短信回得巨快:“太冷门点儿了吧?老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百年大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