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往来缺^道德--朋友们 |
“今晚,人民大会堂里飘荡着爱的旋律,这是我们学校第七届艺术节的现场,一切就像晚会的主题:共谱爱的乐章”。
很像新闻联播的解说吧?但这是陈乐同学的周记。乐乐他们学校很有派,其实就一学生汇演,却选在人民代表举手的地方,而且贵宾如云高朋满座,啧啧……昨晚乐乐同学尽管没有任何节目,但照样乔装打扮,弄了个“人样子”。看来国家最高议政场所是容易让人脑袋发昏的,陈乐回来后十二点多还不愿睡觉,很激动地写下了一篇周记,周记的结尾是,“我来二小快一年了,每时每刻都能够感受到这种爱的存在。我爱二小”。
陈乐确实是热爱他们的学校,当一年级部要选择一个学生家长给孩子们照相的时候,乐乐同学对我的举荐显得格外迫切,主要是说他爸是学婚纱摄影的,照相特别“清楚”(他简直不知道他爸有多忙)。而且这个事情我一直到演出前两天才知道。那天,电话显示一个陌生号码,接起来却是乐乐,我问他在哪儿。“我在语文办公室,”我以为他又被老师批评了,就问他怎么了。他说:“把你的身份证号码告诉我。”“要身份证干什么?”我问。那边他显然不耐烦了,“叫你给就给,我们马上要在人民大会堂演出,你负责照相。”最后,他叮嘱说:“可不许不来哦。”就挂上了电话。
就这样,我又重操了旧业。不过,到了现场,我一点儿都不郁闷了:晚会主持人是该校学生家长罗京和张政,穿得人五人六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这么说,选择大会堂,不会是是管理局也有子弟在这个小学上学吧?不过孩子们的演出还是有相当水准的,灯光舞美也像模像样,四个机位带轨道摇臂的转播,台下还有领掌的导演……没有演出的孩子们也都像陈乐一样,格外认真。一会儿站起来和台上合唱,一会儿挥动萤光棒和幸运星,相当的投入。
我忙前忙后地照了几百张照片,但也有时候真的沉浸到孩子们的演出里面去了,有两段我甚至相当出神。一段是《闪闪的红星》里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参加的家长合唱《红星歌》,另一段是孩子们的京剧表演,一个小黑头站出来就吼:“霹雳的一声春雷响,平原上谁不晓,工农的儿子赵永刚……”天呐,这都是我上小学的时候舞台上表演的丫。
这些天在重读年鉴学派的著作,布罗代尔认为,人同他周围关系的历史,其实是一种缓慢流逝、缓慢演变、经常出现反复和不断重新开始的周期性历史。尽管时间过了三十年,尽管地点换在了北京,但一切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