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胃口没^文化--吃与喝 |
鲁谷小区的设计很有意思,从东向西分别是五芳园、六合园、七星园,难怪我刚搬到那儿的时候总有喝酒划拳的冲动。大概住了半年,我还经常迷路。因为这个八十年代兴建的居民小区很少有直路,而且最常遇到的路口都是丁字路口。于是我常常要在一个个“丁”字面前左右彷徨,我管这个叫丁丁历险记。
鲁谷一带的饭铺,好吃的不多,大部分集中在七星东街附近,那也是条丁字路,七星东街相当于“丁”的一竖。这条街上尽管馆子不少,但没一家的饭菜值得回忆,前年路东新开了一个淮南牛肉汤馆,我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尝试,结果失望至极。唯一的例外是夏季里,路两旁会铺满排档,可以坐在那里喝点啤酒,但就这,我都不建议点菜。所以在这个区域,我的觅食原则是,只吃丁字路口的那一横(应该是鲁谷南路吧),而那一竖则完全没必要进去--好像鲁谷地区南北向街道的饭菜都不好吃,往南走是伟大的京九铁路,往北走是更加伟大的八宝山。
横街上最方便的饭馆有两个,一个是老家肉饼(包括田师傅红烧肉),面积不小,很工薪;另一家叫好嫂子,也是个连锁店,主打刀削面,几道小菜做得也很规矩,价钱公道。我常去的原因是它的卫生比较让人放心,又省时间。每次吃完,饭饱酒足地出来都会想起那句北方话: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嫂子。呵呵。
剩下的餐馆就比较一般了,除了一家韩式烤肉,其余都是家常菜:“这儿湘”、“好巴食”、“五福嘉禾”……大都乏善可陈。相比较而言,做湘菜的五福嘉禾更知名一些,一年多前,我正在这家饭馆吃饭,吃着吃着,发现进来两个摄影记者一通采访。后来才知道,这里一名叫李丽云的洗碗工,在附近的一家医院带着身孕不幸离世,这事,曾经轰动了北京。
不平直的丁字那一横,马路北侧只有一家餐厅,叫诚铭,这也是我最怀念的一家。诚铭在鲁谷一带享有盛誉,它有两家店,一家在国际电台南门,一家就在这里,两家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排队就餐。我只去过国际台那家一次,等了半小时居然没有排上位。我常去的这儿是老店,地方不大,每天只营业不到七个小时,但人气超级旺。
其实说白了,诚铭不过是个小面铺,它的炒菜,什么宫保山药、散炸羊肉、凉拌豆筋……都是粗针大线,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甚至我无法给它一个确切的分值--分值已经不能完全体现我的喜欢--因为它有别家无法替代的内容,这就是面食的扎实!尤其油泼面,简单粗暴:一根醒得正好的裤带面,扯起,下水汆好,盘进码好底料的粗磁海碗,拈上几颗刚涰完滚水、嫩嫩的油菜心,再淋上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齐活儿!眼瞅着穿着大红棉袄的妹子,端着大碗,宽音大嗓喊着桌号走向你,同时身形又很享受地笼罩在炽烈鲜香的腾腾热气之中……那一刻的图景,直可以让你亲身感受黄土高原的豪情: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
《Timeout
北京》专栏,平媒勿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