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口舌没^纪律--想到说 |
前两天见到一位小朋友,上海人,在北京漂着,靠写字吃饭。同座有人好奇,北京的自然条件无法和上海比啊,为什么来这里呢?“我说了你们不要笑,”那姑娘说,“当年我来北京的主要原因是,北京有话剧,而上海很少……”无独有偶,今天中午在无腾斋吃紫姜鱼,邻座两位女孩说相声似的在劝另一位外地口音的MM:“做文化、搞艺术,没有比北京更合适的了。”“别的不说,今天下午带你看个话剧《茶馆》,保证你就下决心来了。”
哦,话剧!巧得不能再巧了,我也正好要带陈乐看这场。不过我们主要是去凑热闹的,这台时尚版《茶馆》折子戏,演职员一半我都认识,老鬼、老腻、东东枪、丫头、纳兰……我主要去看他们怎么笑场。
演出地点在著名的钱粮“美树馆”,这是北京文化人扎堆的地方。看着平日饭局上的熟人突然穿上了长袍马褂,还没说话就乐了。演出的主持人老六和我妹还没宣布演出开始就让老板艾莉把大门关上,以免观众半道儿受不了跑了。
据说这出戏哥几个排练了半年时间,估计也就是拿排戏当幌子大吃大喝来着。不过演的都还算投入,自始至终没有笑场——尽管情节笑料不断,各种噱头都上了(据说东东枪的相声剧比这还要搞笑)。我一边笑着一边发围脖,突然想起午饭时见到的艺术女青年,尤其到了那句经典台词“要不怎么说呢,就是小狗儿小猫儿,也得托生在北京城里头……”说出来的时候,我特想知道那位姑娘的反应,环顾四周,没找到。
演出结束之后的互动环节,美女邵小毛演唱了著名的《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歌中唱到:搞艺术的男青年,搞艺术是为了搞姑娘。不会做饭的文艺女青年,只能被他们潜规则……就是啊,到北京搞艺术,从公主坟搞到大北窑,长路漫漫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