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几个老同学一起聊天,大家谈到在家中怎样与孩子“斗智斗勇”,我问她们:“假如有一个家庭教育学习班,你们会参加吗?”其中一个同学斩钉截铁地说:“不去。”理由是每个孩子都不同,学了有什么用?
     我想起六七年前,或许更早一点,因为生活在小县城里,那个时候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并不象现在这样随处可见。由于工作的便利,我经常到网络上搜索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但这些更增加了我的迷惘。因为对教育观点没有分辨能力,同一个观点,看到这人评论说好,我认为是好的,一会看那人批评是错误,我又觉得是不对,真是“墙头上的草,随风倒”。其实就是没有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思考,只有盲目跟从,没有智慧去判断,没有自己的“主心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新浪UC语音聊天室的教育房间,那真是各种教育信息和观点扑面而来,懂点教育的朋友确实是如鱼得水。但对我来说更加混沌,昨天听到赏识教育的讲座录音,马上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今天听到挫折教育好,立即想办法施行挫折教育,就这么瞎折腾着。
    
说瞎折腾真是一点都不假,我还清楚地记得,女儿遇事大哭大闹,我不知道怎么办,第一次听到赏识教育的讲座时一阵狂喜,就开始对女儿这也夸,那也夸。刚开始有点效果,我高兴地信心万丈,不出一个星期,女儿该怎样还怎样,照旧!又让我悲痛万分:这个方法不是教育好了成千上万的孩子,为什么就没包括我家洋洋?
    
现在想起来,自己是多么可笑,因为不理解赏识原理,只知道“拿来主义”,生搬硬套的结果就是空烦恼。而女儿又是多么不容易,小小年纪就在饱受着我对她的“摧残”。但这些行为,我却有一个非常“坚定而又高尚的理由”:我爱女儿,我要教育好她。一声叹息。
     教育专家李跃儿在她的书籍《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中说过一句话,大体意思是:中国的家长分三类,第一类是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占百分之十,他们的孩子百分百能成材;第二类是不管孩子的家长,放任自流,占百分之十,他们的孩子可能成材;可悲的是,占百分之八十的第三类既不懂教育又有强烈责任心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倍受“折磨”和压力后,到头来不能成材。真不幸,当时的我,就是第三类家长中的一员。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是惟有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才是真正爱女儿!(上)
 
相关博文连接:
教育女儿招数汇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f35530100i3ae.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