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石才本质基础何谈再次 |
分类: 教育科技 |
3年前因大面积烧伤的浙江丽水市青田县仁庄镇学生高龙鑫,今年初中毕业后被该县的石门中学录取。但就在他到该校报到后,因为相貌难看遭到学校劝退,无法继续完成学业,让这个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受到了二次伤害。
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当学生因相貌难看而被剥夺了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从何谈起?石门中学以安全考虑之名,将高龙鑫拒之门外,说轻一点,是“甩包袱”,回避教育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说重一些,是一种势利的教育观,暴露出民办学校的逐利本质。石门中学担心高龙鑫的相貌会影响学校招生,从而降低学校的利润;与那些“幌子”相比,利益最大化才是学校“以貌取人”的根源。
正如学者孙立平所言,势利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愿意锦上添花而不愿雪中送炭,导致资源集中在那些拥有较多资源的人手中,而那些资源较少的人得不到应有的社会支持。势利,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病症,教育领域也难以 “独善其身”。可是,学校的势利势必会损害教育的超越性与公平性。裹挟着“有罪推定”的“以貌取人”,将高龙鑫视为异类,打入另册,高筑社会排斥的“藩篱”,将相貌难看者边缘化,使得高龙鑫与学校的联结纽带削弱乃至断裂,缺乏进入学校、参与师生互动的权利。
以相貌等外在性条件来决定教育资源的配置,必然会对社会公平造成损害,并危害公共秩序的建立。让人稍稍感到宽慰的是,在媒体的介入下,当地教育部门为高龙鑫联系了一所职业高中,教育之门再次为高龙鑫开启。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只有逐渐摈弃势利之心,社会平等的基石才会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