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十七期: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2017-03-07 14:52:10)
标签:

历史教育微语录

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黄牧航教授

分类: 历史教育微语录

 


    作为历史研究,思考一下“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根本目的”并无不可,问题在于过去我们是在两个前提下进行思考的:一是认为思维的深度比思维的广度重要,二是认为“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根本目的”一旦确立就不容争辩。今天我们认为思维的深度不一定就比思维的广度重要,一个学生掌握了一个“根本原因”,另外一个学生独立思考出十个“非根本原因”,哪个学生更强?此外,我们心里都清楚,教科书编撰者和命题者老是强调“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并非他们真的就掌握了真理,只不过是掌握了话语权而已。

    ——黄牧航教授文章“论历史情境命题”,《历史教学》2012年第7期

    强调历史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或主要原因是我们历史教学的一大传统,但我们却很少能够深入思考——我们是如何判断一个原因是否重要或主要的?事实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通常是基于感觉,而不是基于实证。我们无法通过精确的统计来证明自主权扩大比化肥生产对农业增产的贡献更大,也无法把其中一个要素抽离出来看看结果是否还是一样,同样无法把这个事件拿到别的国家去重演一次。因此,问题就在于——无论是分析主要原因或重要原因,它都是一种价值判断,而并非事实判断。价值判断是一种主观行为,你说某人某事重要,它就重要,反之,它就不重要。

    当一个人进行价值判断时,通常有两种思路:第一是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来强调;第二是依据某种理论或学说来强调。

    ——黄牧航教授文章“原因有主次轻重之分吗?”,《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2期

注:黄牧航教授的这两篇文章在时间上前后相差近五年,内容主题也不相同,但对于历史中的各种“原因”的思考却是相同的,后一篇文章的观点可以看作是前一篇文章观点的继续深化。

附:

1、黄牧航教授文章《论历史情境命题》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o8mBXto

2、黄牧航教授文章《原因有主次轻重之分吗?》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jHRL0n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