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新生

(2020-06-27 16:05:02)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智本国学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新生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四大文明,如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至今,其它三个文明,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为何中华文明能够几千年生生不息呢?我们从文明三个支撑力量说起:即文字、冶炼技术和城市。文字是文明的载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仅与先进的冶炼技术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更与独特的中国汉字相链接。

自甲骨文产生以来,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一路走来。汉字的产生与中华文明的干细胞---《易经》直接相关:“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因此,汉字是全息的象形文字,承载中华文明之舟,历经风浪而不倒,因为汉字承载了其它文明所没有的中华文明独有的八大功能或特色:

第一、自强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已经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意识中,这种精神支持了中华民族面对危机不屈不挠直到最后胜利!

第二,实践精神。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精神,中华文明因此一直以解决现实问题、解决世间问题而充满力量。

第三,集体主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等内圣功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功业服务。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集体主义思想与中华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边上有关。古代江河泛滥成灾,治理江河需要集体力量才能成功。

第四,创新精神。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治河、农业等技术发明一直走在世界其它国家之前,民间的发明创造一直源源不断。

第五,重农思想。 “重农抑末”促进农业文明的稳定发展,中华文明因此深入每家农户 “问礼于野”,是在外敌入侵、改朝换代甚至亡国后中华文明能够重新成长的原因。

第六,重视家庭。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敌入侵甚至亡国,只要家庭不灭,寄生于家庭的文明火种又会重新燃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视后代培养,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无数的中华家庭,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基因。

第七,个人修养。 强调“仁义礼智信”的君子人格追求,无数的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的桥梁从而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民族的榜样。

第八,大地精神。中华文明讲究“厚德载物”,对待万事、万物、万国都一视同仁,扩展智能、提升修养、勇于担当。

中华文明的八大功能,是其能够跨越历史长河走到新时代的主要原因。在新时代,中华文明要走向世界,要发扬光大和合思想与革新精神,吸收世界上有利于中华文明新生的新元素,并将原来压抑科技发展、压抑商业发展的思想进行革新。诚如是,中华文明将融合各国优秀文化的新文明,这种新文明,不仅可以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更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贡献新力量。

(李毓桔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外国语学校东校高二学生  李国旺 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