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影响投资绩效的内在力量(5)

标签:
财经历史文化 |
分类: 智本国学 |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一个“仁”字,
由于长期的农业社会,传统上中国人的社会秩序的组织原理基本上建立於血缘与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以关系、人情、面子、服从、从众、特殊主义和家族集体主义为主的伦理本位社会。儒家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发展出一整套完整的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人情关系学”,创立出一套家族伦理本位文化。这种文化压缩有个性,只重视和强调由家庭伦理生发出来的家族关系。儒家学说中“三纲”、“五伦”这些重要的概念,实际上都是家族伦理或它的延伸,“五伦”之外,是绝不可能出现“群群”关系(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一“伦”的。因此,中国文化注重家庭,将人际关系家庭化。正是这种文化原因,造成了中国的传统人际关系本质上就是一个家庭伦理问题。自周公、孔子以来的两三千年,中国建立起了一套极其稳固的礼治秩序,并用这套秩序代替了宗教,代替了道德,代替了法律。依照这套秩序,作为个体的人的个性、主体性、创造性,通通不予承认、不准发展,人的群体性、社会性特征长久被压缩在忠、孝的道德要求之下,任何与这套礼治秩序无关或相抵触的社会活动、社会团体、社会意识都不可能有生长的土壤,从众行为成为投资者潜意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