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统文化:影响投资绩效的内在力量(5)

(2019-12-30 15:50:04)
标签:

财经

历史

文化

分类: 智本国学
      中国几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是以家庭为经济主体、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中国人的社会秩序建立于血缘与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以人情和家族为主的伦理本位社会。
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是人情,人情是由传统农业社会中小农意识发展起来,与儒家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在封闭保守民族心理影响下,形成独具特色的人际交往关系。直到今天,大陆农村农民的相互关系上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人们相互之间以家庭为单位,基本利益不交叉(你家的田和我家的地,界线分明丝毫不相包含和混淆),相互交叉的更多的是感情。传统的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所调整的关系,主要局限于私德的范围而非公德,主要涉及感情而甚少涉及利益调整。
传统文化:影响投资绩效的内在力量(5)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一个字, 就是在字旁边加个,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界定什么叫。 传统儒家文化的本质其实就是人伦文化,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文化。中国的个人是由群体来定义的,中国人是由社会关系与角色来定义自己,将明确的自我疆界铲除。在西方每个人都可在已规定好的法律游戏规则下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在中国传统文化下个人不能明目张胆地争取权利,强调集体主义、家族主义、人情取向、重变通性、模糊性、情境性、层级关系、循环性或同时性的时间思维法等。

由于长期的农业社会,传统上中国人的社会秩序的组织原理基本上建立於血缘与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以关系、人情、面子、服从、从众、特殊主义和家族集体主义为主的伦理本位社会。儒家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发展出一整套完整的以人伦关系为核心的人情关系学,创立出一套家族伦理本位文化。这种文化压缩有个性,只重视和强调由家庭伦理生发出来的家族关系。儒家学说中三纲五伦这些重要的概念,实际上都是家族伦理或它的延伸,五伦之外,是绝不可能出现群群关系(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这一的。因此,中国文化注重家庭,将人际关系家庭化。正是这种文化原因,造成了中国的传统人际关系本质上就是一个家庭伦理问题。自周公、孔子以来的两三千年,中国建立起了一套极其稳固的礼治秩序,并用这套秩序代替了宗教,代替了道德,代替了法律。依照这套秩序,作为个体的人的个性、主体性、创造性,通通不予承认、不准发展,人的群体性、社会性特征长久被压缩在忠、孝的道德要求之下,任何与这套礼治秩序无关或相抵触的社会活动、社会团体、社会意识都不可能有生长的土壤,从众行为成为投资者潜意识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