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0629国学与人生漫谈(6)

(2017-07-07 08:19:21)
标签:

财经

股票

国学

文化

历史

因此,很多人认为国学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只要是中国人,接受中国文化的教育,肯定就是一个国学的承受者。我们讲“天地君亲师”,“天地”是最高的,它既是最高的精神代表,又是无限的世界空间,是心物一元的“元素”。君,古代的代表是皇帝,现代指的是国家,忠诚于明君,就是敬畏天地,敬畏大人。“亲”就是我们父母,父母不仅为我们带来生物基因的传承,又为我们送来空见等文化基因的传承。“师”就是老师。自从幼儿园和小学之后,父母的权威大大下降,“老师是怎么说的”“老师是怎么讲的”,老师的权威大大上升。中国人民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就得象君的样子,管理好国家,制定好政策。臣子既要忠君,又要将国家政策落实到发展经济惠及百姓的行政工作中去,而不是去当大小老虎或苍蝇。父母就得当得象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当成孙子,子女就得象子女,好好学习,孝顺父母。因此,国学就在当下,就在历史当中,也会在未来继续下去。所以在全世界,我们同伊斯兰教斗了两千多年,最大的一次是在唐朝,后来是在辽国,清朝,国学为什么能够抵挡伊斯兰教?因为具体的大臣有忠君爱国思想在支撑,保家卫国是大臣的基本品德。

大家不要认为,国学离我们很远,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学的载体,每天都在运用国学。当然,国学既然是道的体现,“一阴一阳谓之道”,国学就有阳的有正能量和阴的负能量,有精华和糟粕,如何区分精华和糟粕?这要与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看,没有绝对标准,在张三看来是精华在李四看来可能是糟粕。国学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里面,在潜意识里是国学之道是无善无恶的,一旦化为每个人的具体事功的时候,因为意识意念启动,利益位置不一,就有了善恶就有了精华和糟粕之分别了。按照量子纠缠理论,国学之精神就是存在于我们中华民族群体潜意识中,群体里的潜意识会左右我们意识的东西,并根据每个的善恶积聚情况,左右我们的行为,并因此产生我们喜欢甚至厌恶的结果。由于原始1.0版本孔孟之国学注重社会关系为重,面子衍生的礼义尊卑,就成为国学中很大的比重。我们做什么事情,或别人做什么事,都要顾我们或他人的面子。西方之学讲究对和错,中国人讲究面子,讲究上下尊严。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集体潜意识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华人只要在中国读了初中和高中,就肯定还是华人,反过来从小在美国上学,生物基因作用下,长得象是华人,但其实是美国人,文化基因是美国人,仅仅身体基因是中国人,仅此而已。所以,古代看一个人是不是华人就是看他是不是尊重国学,是不是尊重孔孟之道。国学每天都在我们生活中。“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中讲到这句话。实际上每个现代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国学的代表,都是国学的一张名片,因为中国人都受中华民族文化潜意识的影响,国人的行为不过是国学基因的外现而已。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