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行为金融解析之76:柔弱者生

(2010-08-13 13:55:45)
标签:

宗教

《道德经》

兵强则灭

老子

财经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直译:

人刚刚出生时身体柔软生机勃勃,但人在死亡时就会变得僵硬生机全无。动植潜飞刚刚出生时躯体很柔韧脆弱,当它们死亡时身驱就干枯僵硬。因此,僵硬刚强者是通向死亡之路途,柔软弱小者开创生意盎然之门。所以想用兵逞强而取天下,就容易走上自我灭亡的道路,树木生长到达坚强阶段就会走向枯槁而挫折。因此,从大道规则看,强大的力量最终处于下风,而柔弱的力量最终会后来居上(也可谓是以柔克刚)。

对比:

关于以柔克刚的思想,在《道德经》本身内在逻辑。本章是对无为而治、清静守法思想的形象描述,也是对七十一章以来有关国家政策与百姓利益关系的总结,也是对“柔弱胜刚强”、“大者宜为下”(六十一章)道理的又一次阐述。所谓刚强者,是“不知知”(七十一章),是“自见”“自贵”(七十二章),是“勇于敢”(七十三章),“代司杀者杀”(七十四章),“食税多”、“有为”而治、“求生厚”(七十五),兵强天下(三十章);反过来,所谓的柔弱是指:“知不知”(七十一章),“自知”“自爱”(七十二章),“不争”“不言”“不召”“坦然”(七十三章),“使民常畏死”(七十四章),“不以兵强取天下”(三十章)。从上述有关章节中,我们感受到老子强烈的愿望是致柔,不争、无事的主张,防止自我刚强,也防止刚强导致的挫折。

 

引伸: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婴儿刚刚出生是赤子,无为无事清静无念,好象软弱无力,但婴儿充满了生机活力,“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五十五章),精气神十足,柔弱中显现了最强大的生命力。当然,老子崇尚柔弱的思想,是建立在其世界观之上,大道是天下最柔弱的,但它却可以在其外化的万事万物间自由驰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四十三章),当大道外化成物质形成时,水为其代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七十八章),因此,除了大道以外,老子特别推崇“水”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居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八章)。老子认为,由于水是“无心无我无相”,遇到什么物体就与物体相应的形相出现,适应物体,因此物体在接受水德的过程中无形中改变了自己,即所谓的“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老子认为,柔和退身是生机力量的象征,刚强前进往往是生命死亡的表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五十章)。管治者选择失位的死亡道路,还是选择保卫政权的生机道路,就得看是运用大道的无事、无为、无欲、清静下的柔弱行为,还是人为地生事、动作下的刚强推进。在自然界,所有刚强的力量往往都是短命的暂时的非常态的:“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天地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柔弱的心态,处理纷繁的事务,如果有退身、外身的态度,柔软的身段,可以减少冲突,“曲则圆”地保护自己的生机活力。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反对用强,反对用僵硬的体制来管治百姓,就在于他用强的结果损人害己,是违反大道“弱”用的规律。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三十章),道以弱为用,而最柔弱的“无”却是天下万物的“祖母”级“人物”:道生无(德),无生有,有生万物,万物形成势力,即“道生之,德蓄之,物成之,势形之”。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子反对搞军国主义,反对侵略战略,反对称王称霸,因为战争的结果是百姓受苦受难:“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三十章)。为此,老子对管治者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凡事不要做过分,不要有为生事,否则自取灭亡:“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十章,五十五章);老子极力主张在对外关系上要和平外交为主,不要挑动战争:“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静)为下”(六十一章);如果管治者仿效水“德”,则才是真正的强者,虽然在老子时代没有管治者愿意搞和平外交:“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但只有强国在对外关系中谦下而柔弱,才能换取国际和平。和平是有红利的,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无事,就会提高生产效率,就会提升生活水平,就会增进社会福利总水平即帕莱托最优改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