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行为金融解析之45:清静自正

(2010-07-14 14:48:09)
标签:

宗教

《道德经》

辩才

大成

杂谈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直译:

大道是圆满的,却在运行过程中在相反相成、物极发反和循环往复的力量作用下,存在些许非常态的“残缺”,“圆满”与“残缺”两种力量通过相冲、相应、相比、相和、相对、相乘、相欺、相错、相综、相复、相合的作用,大道的运行才不会衰竭永远不断;大道无所不在、无始无终、无往弗届,充盈、遍布宇宙人生各个角落,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但它虚怀若谷、包容万象、最充盈而又最空如,虚实相联、作用无尽。

大道似乎是最刚直地遍布于宇宙人生中,实际上它却低眉颔首、曲意奉承、虚怀若谷,通过圆润的曲线与弯曲的圆弧进行运动(在大道作用下宇宙间没有真正的直线,所有运动都是圆弧运动)从不强求宇宙间的万物如何运行,因此,宇宙中万物通过弧线绕远运行好象是笨拙的行为,但却可以省去摩擦、碰撞、冲突对立,因此是最机巧最有效率的运动方式(如果宇宙间星球不是圆弧运行宇宙天体早就在相互碰撞中无存),大道无言不言沉默寡言,万物非此即彼按大道的轨迹自然运行,同样,最高效的宣传,不是天天办讲座出政策而是通过公正的规则公开的法规通,过言上层人物传身教让百姓自觉在本身利益追求中遵守相应的法规,否则,上面说上面的,下面干下面的。

因此,清静无为,包容百姓追逐利益的“缺点”,容纳不同或者相反的需求,比乱出政策、到处扰民更好。冷静地观察大道的运行,比头脑发热,到处指手划脚更好。管治者自己头脑清静,管住自己的想到处拾遗补缺的心;管治者自己无为,才能让天下百姓有所作为,无为之“大成”,与有为之“缺点”,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天下自然出现太平无事繁荣富强之正常景象。

对比:

在《道德经》四十四章,老子认为知足和知止是身体的长寿必要条件,在本章,老子论述了国家安定是身体长寿的充分条件,而国家安定的前提仍然是管治者的知足与知止,为此,老子通过宇宙间七对相对或者相反的力量比较,说明了知足与知止合乎自然之道。《易经》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相反相成的东西,才合乎大道的原则,否则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无穷地贪婪,就是不知足,就是追逐孤阳或者孤阴了。因此,老子就提出了保持阴阳力量平衡,不要将反对力量杀尽赶绝,否则没有相反相成的作用,就会出现思想僵化、运动无序、内部的混乱的局面,即对立力量消失后,内在的反对力量(熵)就会滋生就会发展就会涌现。因此,给对方给对手留点的空间、留下余地,反而可以警惕自己,反而会在“缺陷”的力量作用下让自己的精神、事业和生活更加圆满。

引伸: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认为,大道都存在缺陷,更何况我们这样的凡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大家都可能是有缺陷的人,因此相互间、彼此交往中不要老是拿出自己的圆满对应别人的缺陷,而是以仁爱之心、以怜悯之心对待有缺陷的别人、有缺陷的体制、有缺陷的机制。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尽量让自己的心圆满起来,而不能让自己的心灵跟着变成更缺陷的私欲堵塞的空间。因此,包容之心、圆融之心、宽融之心,是对待人间缺陷的自然之心,只有这样大成与大盈之心,才能容纳得下人间的不平、不公与不正。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刚正不阿、聪明机巧、能说会道,往往是人们赞美的,委曲求全、木讷笨拙、呆头呆脑,往往是人们不喜欢的。但是,在宇宙中间,在人生中间,刚正不阿、聪明机巧、能说会道要么碰撞得头破血流,要么为众人厌恶的投机取巧者,原因是这些行为与大道相违背,而人心却是大道作用的表现。违背了大道,就是违背了人心,即使在一时一地对一些人起作用,但历史的车轮可能会反复动作辗碎当事者。因此,真正的正人君子,并不需要做什么刚正不阿的大事,平时好象笨拙木讷,而是等等历史的运动行情轨迹的拐点到来,在峰顶轻轻一推,就会转变行情,因为物极必反;或者在峰谷轻轻一拉,就能创造行情,因为大盈若冲,能量已经积聚到即将爆发的瞬间。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个人的心要冷才能静,但冷不能冷酷,冷酷就过度了。在广大的宇宙间,在茫茫的人海中,清静、冷静是常态,但也存在非常态,如太阳黑子的爆炸、也存在狂风暴雨、也存在阶级的对立斗争。非常态是大道的缺陷造成的,是圆满的对立,是圆满的相反相成的方面,因此,只要自己心清静,大道的自然作用下,天下自然会正常化。

 

对策:

于国家,“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清静”是国家正常化的基本路线。如果追求过分的圆满,将社会搞成清一色或者集中天下财富于国库、或者颁只有利国家的法律规范制度、或者搞于民争利与民博弈的动作、或者不断出现扰民的政策,都是非常态的行为。政策动作越多,机构、百姓、社会就会无所适从,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就会失去准头,人心就会混乱,社会就难以安定。因此,容许社会存在一些不完美的缺陷存在,允许百姓搞些自私自利无伤大方的动作,可能是藏富于民、让利于民即更符合大道规范,因此,天下在百姓利益得到满足的条件下可能更加正常。

于机构,“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清静”,才是基业长青的条件。管治者留下给员工发挥想象力,留下员工自我发展的空间,于要机构,好象有失,好象是缺陷,管治者好象受委曲、好象很笨拙、好象太懒散,其实呢,正因为管治者纵容员工自由思想,将员工当做机构利益一体者,才不会对员工求全责备,才会为留下员工生活与利益的空间,才会自己“躲”在背后,让员工在前台发挥其作用。

于个体,“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清静”,主要是调整好心态,不再抱怨生活,不再迷信完美,不再为了完美而不顾时间地点条件,搞得身心疲劳,关系紧张。心静自然凉,心静自然清,心静才能发现过去忽略的休闲、亲情、友情和健康的宝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