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行为金融解析之一:行情升降都是价值规律

(2010-02-10 23:32:09)
标签:

宗教

道德经

价值规律

万物

宇宙

杂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眇;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这是国旺先生对《道德经》原文第一章进行重新标点,你会突然发现,其中包含的理论信息量大增。国学,特别是古典哲学,如果标点不同,就会出现结构变化,从而显现不同的信息,发现不同的功能,产生不同的解析。因此,准确掌握古典哲学的思想与智慧,就得先进行正确的标点,才能发现挖掘其中的智慧宝藏。

对于《道德经》第一章,多数人会做如下解析:

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我们的新解释如下:

无论是可以通过人类的认知或者用从类语言表达和把握的规律(道可),还是无法直接通过语言甚至意识掌握的规律(道非),都是规律的表现形式(常道),不能因为人类当时还不能用其语言或者逻辑或者意识把握规律,就认为是“非常”的,因此,对于客观的还是主观的秘密或者信息、规律,人类只能掌握当时条件下可以掌握的部分真相。因此,老子认为,无论是可以用言语解说的规律(名可),还是无法用言语解说的规律(名非),都是宇宙人生真理的规律(常名)。

在世界构成中,道家的“无”或者佛教的“空”,代表着万物生长运动的初始状态,是种子、是太极、是混沌,是包含万有而万有未见(“无,名万物之始”,无是界定万物的初始状态概念),但“有”代表万物的外在形相的生成过程和生成状态,是万物的创造者,是上帝是“母亲”已经造物或者生产的状态(“有,名万物之母”,即有是界定万物创造与运动的概念)。

因此,只有保持空与无的心境,才能观想得到事物真相的奥妙;只有保持对事物外相持续观察,才能(从现象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

事实上,无论是客观规律内在本质,还是客观规律的外在表现;无论能够言语表达的真理与规律,还是无法用人类言语表述的真理与规律;无论是事物实相之空境,还是事物外在的森罗万象,都是道(规律,真理)的展现与扩展。虽然人类对于道的表述不同(如佛、至尊主,道,仁,孝,真主),但追求的是同一本相。

道或者真理,对于多数人仿佛是非常难于掌握与把握的,因此,无法达成自由之境。但追求道的境界,达成人生宇宙的真相,又是众生持续追求的最高目标与人生目的。只有达成道的境界,人们才能打开所有事物美妙的大门,否则就是门外汉。

如果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地大胆引伸而不怕方家晒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因此,股市行情的升跌不过是价值的外在反应罢了,是价值规律的运动反应。因为,价值从本质或者古典哲学所谓的本相来讲,是人类抽象劳动即内在精神在时空上的凝聚。虽然这种凝聚在效率是与当时的生产力进步水平即科技水平相对称,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需要通过宏观管理(政策取向)与微观管理才能将时空要素如劳动力、土地、技术的外在物质如生产资料、居民的需求如市场等进行融合。价值只有在政策、管理、资源、技术、市场等要求同时具备时,才能形成外向的快速运动即所谓的溢价效应,因此,寻找价值的五大孵化秘术,就能找到创造价值并能够顺利在价值交换中顺利溢价的产业、行业或者公司。

(如无授权,请不转载)

(未经作者许可,请不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