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的哲学

(2009-12-16 22:02:50)
标签:

财经

群体心理

周期性

潜意识

中国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三十三章)。上述是2500多年前伟大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为投资者提供的哲理。道理讲得明白,但如何知足而长久,个体却是难以做到,原因是人们都是生活在“群体”中,受群体的无意识、情绪、预期的影响,往往放弃了自己的智慧与理性。

 

正如时间有周期一样,人的记忆也是记录了时间的周期的,因此,过去的事情,往往记录于心中。当然,记忆有深浅快乐痛苦之分别,分别由于人类在生老病死及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蕴盛的不同引发,同时可能由于眼耳鼻舌身意及潜意识中的末那识(我识)、阿赖雅(深层潜意识)不同作用而有所不同。人类最严重的记忆应当是集体面临危机的群体记忆,这种群体危机的记忆经过不同世代的反复与周期性应对,因此深度进入群体的潜意识中,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并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和应对危机的危机管理措施即方法论,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群体或者民族的价值判断即人生观中的主流文化的确立。

如果群体共同面临过危机,这种记忆如果在周期性地复制并形成集体记忆的话,群体的记忆就会形成“抛锚”的力量,即时间过去了,群体还会集体将记忆抛锚于过去不愉快或者特别兴奋的事件中。在中国,A股股民可能附合集体记忆与记忆抛锚的所有条件,因此也会经常将当前已经变化的政策、管理、资金、技术、市场类比于过去“相似”的事件,从而形成对事件的群体抛锚性判断。

比如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地产鼓励性政策出台,导致了1998-2002年中国地产的第一浪行情;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底出台的新地产鼓励政策后,群体通过十年周期性记忆的抛锚力量的回顾,形成了地产行业新行情。2009年初重新启动的地产行情会否持续?如果按群体无理性周期判断,政策调控的作用很可能会被群体无意识力量抵消了。

群体无意识力量的作用不是中庸之道,往往无所不用其极,这才有投资史上的“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互联网泡沫”、“次贷泡沫”。如果群体心理极度兴奋,就会将政策、管理、市场、技术等限制的防洪墙冲跨,将行情拉到事后不可想象的高位;如果群体心理兴奋到极点而出现强烈的政策压缩,过度乐观就会向过度悲观转向,也可能将行情打跌到价值线以下。

面对群体记忆抛锚与预期力量的非理性,投资者个体很难能够不受群体的愚昧糊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设立理性的盈亏点,或直接委托别人操作。当前已经有很好的平台,如公募与私募基金、信托产品等,投资者不妨事先下好指令,如果已经达成预期盈利“满意”与亏损“容忍”的位置,坚决出来。这样可能有些机械,但可能是反群体无意识的可行办法,否则体无意识洪水冲击时,来不及找“诺亚方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好人的哲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