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招见术:腾讯地图的频繁动作
(2014-07-10 10:42:48)
标签:
it地图腾讯地图产品 |
2013年12月,搜搜地图品牌升级为腾讯地图,2014年2月入股大众点评,2014年3月推出腾讯路宝,2014年5月腾讯入股四维图新,2014年6月推出腾讯实时公交,2014年7月腾讯地图推出0流量离线地图和导航。
由于腾讯地图体量远落后于百度和高德,产品差异化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所以并未从正面发起攻势,没做大规模推广或预装,低调的将产品垂直化,针对驾车和公交布局两款独立产品,继续打磨地图推出完全离线功能可攻可守,同时接入了大众点评的团购作为商业化尝试。接下来可能在腾讯地图、腾讯公交和腾讯路宝3款产品打磨成熟后发力推广。
这一系列动作,亮点多多,首先是0流量地图,在业内敢为人先,准确把握用户痛点的同时,但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线地图最大的优势是POI库丰富完善、数据更新快,地图的核心价值是位置准确,省流量是锦上添花。0流量带来的风险有三:1.用户断网使用,可能连日活数据都统计不到了;2.地图是相对低频应用,用户长期不更新离线地图,数据有误被坑,可能不会意识到是离线数据没更新导致的,只会抱怨腾讯地图不准;3.周边附近等商业化尝试被打入冷宫,用户不愿问津。
在这方面,百度地图只做到地图离线、搜索在线是有道理的,不完全离线节省80%流量,保障了周边、团购等商业化的尝试。即便这样,地图的商业化也只是尝试、探索,0流量地图的机会在哪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腾讯路宝针对车主用户的路宝盒子,即OBD-II(On-Board
能否有更大的突破,还值得期待。
最后是腾讯独立的实时公交客户端产品,目前尝试了杭州和深圳2个城市,公交本身是亿万级用户,实时公交也是呼声很高的功能。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1.是公交用户其实是由地铁+公交构成的,单纯靠实时公交吸引来的是公交族,在大城市公交跟地铁对半,而用户群更屌丝;2.是深圳、杭州本地已经有实时公交设施和软件,单纯的再做一个实时公交软件,即使是腾讯也未必奏效。3.是单纯的实时公交虽然解决了使用频率的问题,但是停留时间短、停留场景单一,价值有限;4.是多个城市的实时公交扩展成本高、数据格式不规范,接入成本极高。5.是很多城市的公交车没有GPS或不开启电脑或者坏了不维修,数据严重不完整。6.各地公交线路站点改线、扩建频繁,数据更新跟不上,直接影响实时公交用户体验。
综合看来,腾讯地图的打法非常清晰:想用一个闪亮的点去打动用户,这也是很多做产品的人信奉的简单、专注原则。但是地图相关的需求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链。垂直细分的思路是对的,但是过于专注的结果一定是小众。单点切入只适合产品的初期阶段,这个产品不仅是自己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产品判断与公司无关)